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课程改革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课程改革 > 专题四 如何理解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内容体系(2)

专题四 如何理解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内容体系(2)

时间:2012-08-04 20:01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所谓一横是讲的是什么呢?是讲的人文现象在空间上,他的彼此的空间关系。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说北京的也网点,北京的商业网点我们知道有不同等级的,最高等级的有CBD。CBD叫做商务中心了,商业网点呢?最高等级的有王府井,还有西单,下面第二等级的有叫双榆树,这些第二等级的。此外,还有就是最低等级就是我们身边的便利店,这些不同商业网点在空间是如何分布的?这样一个空间关系我们叫做一横。它和自然圈层是不发生直接的联系的,不是说哪个地方下雨多,那个地方商店少,哪个地方不下雨,哪个地方商店多,和这个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

  再有一纵是什么呢?一纵就是讲到人文事物和人文现象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最典型的就是说一个地方,他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他的聚落分布的密度,最典型的就是李旭旦先生他曾经做过一个白龙江上游的调查,这个调查非常突出就是把调查区划分为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按照不同地理单元当中看一下不同地理单元聚落的分布密度。比如说在平原地区,聚落的密度那是高于这个河谷盆地,在河谷盆地又高于山间盆地。在山区是聚落密度最低的。这样一种分析方法,我们叫做一纵,就是讨论人文事物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李旭旦先生当时研究的是非常有名的,就是他延伸了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但是都知道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是以和秦岭来划分的。由于李旭旦先生在白龙江上游的调查,就把南北分界线又向西延伸了一段,就是延伸到了白龙江了。这是很多同学可能不了解的,也正是基于这样调查的发现,在白龙江南北两侧,聚落的分布和土地利用形式是有差别的。

  如果大家在掌握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的时候,把握住一横一纵的话,基本把握住了人文地理的一个核心。

  4.近些年人文地理学有哪些新的研究趋势?

  我国人文地理学在21世纪的新趋势是:第一,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第二注重研究方法多元化。

  20世纪70年代之后,西方人文地理学出现了一个多学科繁荣的这样一个局面。我们在这个70年代后期,只是刚刚打开国门,开始逐渐的知道,到这个90年代的时候,基本上国外的这些新的东西都逐渐引入了。目前来说中国的人文地理学,也开始出现了两个发展趋势,一个发展趋势,也是开始拓展他的研究领域,拓展研究领域就是由于一些新的行业和新的社会现象的出现,也开始使得人文地理学在关注这样一个新型行业的空间分布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

第二个也是开始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人文地理他实际上完全按照自然地理的研究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因此他开始借用了社会学的方法,人类学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也开始逐渐的得到学科内一个认同。我们在进行中学地理教学当中,我们可能目前也是开始注重这个研究方法多元化了。除了一些计算、还有一些非常严密的科学性的这样一般演推之外,我们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支持我们进行中学地理教学这样一个教学过程的实践。

过去我们可能在中学教学主题应用的经验主义的方法,经验主义方法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看到了林林总总的人文现象,我们把这些归纳一下,然后最后推出一个结论。这是传统的一个叫做经验主义的方法。

现在有一个新的方法,我们叫做实证主义的方法,实证主义方法它是先提出来一个先验命题,就是先于验证的一个主题,这个时候我们才拿现实当中的例子来看一下,他是不是这样的。

5.人文地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人文地理实际上是我们平常生活当中的接触了,如果老师说我们去看看商业空间,说不用看了,我们平常买东西就去了,没有什么意思。但是老师如果把这个问题再给延伸一下,可能就会让同学知道,平常我们生活当中接触了很多的人文现象,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去思考这些人文现象他背后的空间特征和空间规律。我想这个在人文地理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可以用好多现实的这样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我从研究者的角度举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不是生活当中的,但是大家也知道学了人文地理,今后对国家的经济建设是非常有用的。
  本文标题:专题四 如何理解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内容体系(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kegai/1131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kegai/1131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专题四 如何理解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内容体系(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专题四 如何理解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内容体系(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