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印度农业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印度农业地理 > 印度农业发展社会经济条件(4)

印度农业发展社会经济条件(4)

时间:2018-08-04 07:11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四)科学技术条件的改善
自60 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政府实行了以采用先进耕作技术为中心的农业
发展新战略(即“绿色革命”),农业生产有了较大改观。“绿色革命”实
际上是一次科技革命,它以引进和推广高产良种为核心,辅以水利、化肥、
农药、机械和其他现代投入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1966 年以来,印度在农
业中的各种现代投入,逐年迅速增长。据统计,自1966 年至1978 年,印度
在农业中就化肥、农药、柴油和电力等的资本投入,每年的递增率就达10%;相比之下,其传统投入每年仅增长1%。至1976—1977 年度,现代投入已占
农业总产值的10.84%,这标志着印度农业开始逐步走向现代化。
印度农业采用新技术主要包括下列5 个方面:
1.积极引进、培育和推广高产良种
良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是农业中采用新技术,提高农业产量的核心。
印度的良种培育和推广开始于1961 年,从国外引进杂交玉米品种,在安得拉
邦、拉贾斯坦邦等地进行试种获得成功,从而引起重视。1966 年后,印度接
连3 年开始从墨西哥、菲律宾等地引进高产小麦和水稻品种分别达18250 吨
和106 吨,经试种也获得巨大成功。此后印度基本上依靠国内种籽农场培育
供应良种,政府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各地建立种籽研究中心,收集、研究
和培育新品种。自1969 年至70 年代末,全国已培育出大约100 多个小麦良
种。水稻良种培育方面,通过对上万个品种筛选,也先后选育出一批具有矮
秆、耐旱、耐碱、抗病和高产的水稻良种,可适应不同自然条件下种植。
为了保障良种培育和推广的顺利进行,印度政府于1963 年成立国家种籽
公司,负责生产、贮存和供应工作。1966 年还颁布了种籽法,规定出售给农
民的种籽必须达到质量标准,同时还成立种籽委员会监督执行法令。1975 年
又通过国家种籽规划,加速良种的推广。自60 年代初至80 年代,印度已基
本上建立起一个较完善的种籽产销体系。在国家种籽公司的领导下,已建有
12 个国营种籽农场和大约300 家私营种籽公司,生产包括70 多种农作物的
250 个高产品种,其中向农民提供的小麦高产品种就达29 个;此外还有3500
余家良种销售处,经销各种高产品种。
由于良种抗病害强,产量高,通常比本地品种产量高2~3 倍(见表19)。
自60 年代中期以来,经过典型示范和积极推广,印度种植高产品种的播种面
积逐年扩大,据1966—1967 年度至1980—1981 年度统计,印度5 种粮食作
物(水稻、小麦、高粱、玉米、非洲黍)高产品种的种植面积已从189 万公
顷增加到4528 万公顷,增长约24 倍。其中高产小麦种植面积从54 万公顷增
至1739 万公顷,高产水稻从89 万公顷增至1851 万公顷,分别已占小麦和水
稻总种植面积的78.7%和45.6%。
2.扩大灌溉面积,改进灌溉设施
灌溉对印度来说是实现农业稳产高产的关键,虽然印度的年平均降雨量
不算少,但它的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都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每年6 月至9 月
的西南季风季节是全国的主要降雨季,大约集中了全年降雨量的80%,因此
当旱季种植接茬作物时,就必须主要依赖灌溉。即使在雨季里,短期干旱时
人工灌溉也有必要。据估计,在全国总耕地面积中,仅30.2%的耕地是分布
在年雨量超过1170 毫米的多雨区,35.7%的耕地分布在年雨量在760~1170
毫米的中等降雨区,而34.1%的耕地则分布在年雨量不足760 毫米的干旱
区,加上西南季风的降雨具有极不稳定性,经常造成易涝易旱,因此灌溉就
成了决定印度农业收成丰歉的关键。推行“绿色革命”以后,随着高产品种
的推广,对农田灌溉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仅要有灌溉,而且还须达到限时、
限量控制灌溉的要求。
鉴于上述原因,自独立以来,印度政府一直较为重视水利设施的建设,
历次五年计划对灌溉工程的投资都占很大比例,并且逐年增加。“一五”计
划时期,灌溉投资为37.6 亿卢比,至“五五”计划时期已增至245.4 亿卢比,
增长约6.5 倍。随着灌溉投资的增长和大量水利工程的建成,灌溉面积也开
始从1950—1951 年度的2260 万公顷增至1984—1985 年度的5 400 万公顷,
灌溉面积在总播种面积中的比例也由17.1%增至30.6%(表20)。若以1966
年为分野,实行农业技术革命前后的各15 年相比,1966 年以前15 年,灌溉
面积每年平均仅增加57.2 万公顷,而后15 年,则每年平均增加159 万公顷。
灌溉面积的不断扩大,不仅改善了既有农业生产的水利条件,而且也有利于
高产品种的大面积推广。
根据灌溉取水源的不同,印度农田灌溉方式大致分渠道灌溉、水井(浅
井和管井)、水塘等类型,其中前两者大约合占灌溉面积的80%以上。70
年代以来,印度灌溉工程的建设除继续重视大中型灌溉工程外,更强调小型
灌溉系统的建设,这是当前印度扩大灌溉面积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小型灌溉系统中,以管井灌溉发展最迅速,1951 年
全国管井仅5400 口,至1978 年已达174.4 万口,目前管井灌溉面积已占总
灌溉面积的30%以上。西北地区更为突出,如古吉拉特邦,管井灌溉面积占
灌溉总面积的3/4,马哈拉施特拉邦、拉贾斯坦邦、北方邦和旁遮普邦等则
占50~55%,哈里亚纳邦、中央邦、卡纳塔克邦和泰米尔纳德邦等地也占30~
40%,比哈尔邦和安得拉邦分别占20.3%。管井建设,不仅投资省、见效快、
效率高,每口管井能灌溉80 公顷土地,而且便于控制灌溉,适合高产品种的
需水要求,因此许多邦都采用电动水泵取水灌溉,特别是北方邦、旁遮普邦
和哈里亚纳邦,甚至专门修建电力网供管井水泵抽水之用。
  本文标题:印度农业发展社会经济条件(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yindu/7798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yindu/77980.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印度农业发展社会经济条件(4)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印度农业发展社会经济条件(4)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