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印度农业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印度农业地理 > 印度纤维作物

印度纤维作物

时间:2018-08-04 06:58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一、印度纤维作物
  印度的纤维作物有棉花、黄麻、洋麻、苎麻、猪尿豆、龙舌兰等,但以棉花、黄麻为主。它们是印度纺织工业发展的原料支柱。独立前,印度的黄麻和棉花产量分别占世界黄麻和棉花总产量的95%以上和16~18%,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棉花和黄麻除供应本国纺织工业外,约有一半供出口。独立后,由于印巴分治,主要棉、麻产区划归巴基斯坦,印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锐减,一度成为世界主要棉、麻进口国。经过30 多年的努力,目前黄麻初步已能自给,棉花则仍需进口部分长绒棉。
(一)棉花
棉花是印度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5%,在经济作物中仅次于甘蔗、花生居第三位。1990 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达780 万公顷,约占世界棉田总面积的23%,居世界首位;籽棉产量为541.2 万吨,次于中国、苏联、美国,居世界第四位。总的说来,印度的棉花产量尚能满足国内棉纺织业的需要,但因所产棉花多为劣质中短纤维,为满足国内生产优质棉织品的需要,也出口部分国产原棉以换取进口长绒棉。印巴分治时,因富庶的西部棉花基地划归巴基斯坦,特别是长绒棉产量减少3/4,为维持原有棉纺织业的正常生产,印度每年需从国外进口20 余万吨原棉。独立以来,为解决棉花的供需失调,谋求自给,印度政府采取了以下发展棉花生产的措施:
第一,大力扩大棉田面积。在1947—1948 年度至1955—1956 年度的8年间,棉田面积从426 万公顷增至809 万公顷,增加383 万公顷,即增加了87%。在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棉花所占比重在同一时期内由21%上升至34%,大约相当于全国黄麻、甘蔗、烟草、菜籽、亚麻、茶叶、橡胶、椰子及咖啡等重要经济作物之和。此后,虽然棉田不再扩大,常年保持在750~800 万公顷,但地区上则作了有利于增产的调整。自60 年代以来,在一些高产棉区,如旁遮普、古吉拉特等邦,种植面积分别增加1/3 和4%,反之低产棉区,如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等,则分别下降7%和4%。
第二,提高灌溉棉田和长绒棉田面积的比重。印度种植的棉花品种计有G.hirsntum、G.barbadense、G.arboreum 和G.herba-ceum 四大类,前二类为美洲品种,属长绒棉;后二类为本地品种,是短绒棉。美洲品种多需人工灌溉,而本地品种则可在旱地种植,但是无论在单产还是原棉质量上,前者均优于后者。
若要扩大长绒棉品种的种植,首先必须解决灌溉问题。60 年代以来,主要是在人工灌溉条件良好的地区开辟新区,老棉区只有在灌溉设施得到改善后,才能扩大棉花种植面积。目前灌溉棉田所占比重已由50 年代的不足10%增至20%,长绒棉(绒长22 毫米以上)种植面积的比重也相应地从39%提高到50%。第二,改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印度的棉花单产水平很低,平均每公顷产皮棉不足100 公斤,即使美洲品种的皮棉产量也只及先进国家的1/8 至1/10。近20 年来,为提高单产水平,开始进行一系列品种改良,并通过G.hirsntum 和G.barbadense 的种间杂交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印度的棉花杂交品种不仅单产水平有显著提高,而且在质量上,特别是纤维长度上也有改善,例如1968 年培育出的尚卡尔(Shankar)杂交品种,至1974 年种植面积已达38.5 万公顷,在水浇地上种植,每公顷可产籽棉30~40 公担,旱地上种植也能产籽棉11~15 公担,纤维长度也相应达到30.5 毫米和26毫米。70 年代末,印度又培育出瓦拉拉克斯迈(Varalaxmi)、杂交种391(Hybrid391)、P.R.S72 等新杂交品种,这些品种都具有高产、早熟、大铃、抗病害等特性,通过杂交品种的推广种植,使印度全国的棉花单位面积皮棉产量从1950—1951 年度的每公顷86.4 公斤上升至1979—1980 年的162 公斤,增长约87%。近20 年来,虽然棉田面积无显著扩大,然而总产量却不断增长。
棉花原产于热带,是一种喜温喜光的短日照作物,一般在年雨量500~
800 毫米、年平均气温在20~35℃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最为适宜。棉花早
期生长需充足的雨量,但开花结铃后,则需晴朗干燥的天气。印度的气候具
备了棉花生长的有利条件。在西部在东部和东南部,干雨季分明,也有利于安排棉花播种和收获季节。此外,
印度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又是棉花的原产地之一,因而有着悠久的植棉历史
和丰富的生产经验,这些都是使棉花成为印度主要经济作物的自然、社会经
济和历史条件。
印度的棉花地区分布相对集中。根据自然条件、植棉历史和种植的品种,
全国大致可划分为4 个棉区。
1.中部区
包括中央邦、古吉拉特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和拉贾斯坦邦南部等地区。
这是印度传统棉花产区,棉田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3 和1/2。这里
黑棉土分布较广,夏季高温,冬季气温不低于10℃,主要棉区集中在年雨量
500~ 1250 毫米的地带,有灌溉的棉田仅占8%~14%。种植品种以
G.herbaceum,G.arboreum 为主,其次是G.hirsntum。由于品种和栽培条件
不一,收获期G.herbaceum 一般为2 月~3 月,G.arboreum 为11~12 月,
G.hirsntum 为11~1 月或12~2 月。
马哈拉施特拉和中央邦是全国主要棉花低产区,棉田面积虽占全国的
2/5,但总产量仅占1/4,皮棉单产仅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2,即每公顷65~
75 公斤。低产原因主要是: ①栽种低产中短纤维的旱作棉品种比重大,这
些品种虽然能适应当地生态环境,但需低密度种植,且单位植株产棉率不高。
②每年6 月至9 月为雨季,因西南季风路径和来临迟早变化大,易遭旱涝灾
害,或使棉花生长前期遇旱,后期遇雨,尤其是高温多雨季节病虫害、杂草危害严重。③耕作技术粗放,大多为棉花与高粱、鸭脚粟等间作,缺少
田间管理,广种薄收。因此,加强品种改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棉田抗灾
能力,是扭转该区棉花单产水平低,促使皮棉大幅度增产的主攻方向。
2.南部区
包括卡纳塔克、安得拉、泰米尔纳德和喀拉拉等4 个邦。夏季月平均气
温在32~35℃,冬季月平均气温不低于20℃,年雨量在500~1250 毫米之间,
有灌溉的棉田占15%。全年均可以植棉,但泰米尔纳德邦和安得拉邦大部分
在12~2 月水稻收获后东北季风期间播种。种植品种以G.hirsntum 为主,其
次为G.arboreum 和G.herbaceum。本区棉花播种面积约占全国1/5,总产量
占1/4,是全国第二大棉区。自60 年代以来,随着棉田灌溉设施改善,缩减
了部分山地丘陵区旱地棉田面积,扩大了科佛里河三角洲、克里希纳河和戈
达瓦里河下游平原的棉田面积比重,虽然全区棉田的总面积常年保持在155
万公顷上下,但产量已从1967—1968 年度的14.3 万吨增至1983—1984 年度
的30.9 万吨,增长1 倍以上,其中安得拉邦增长最快,同期内约增长5.5
倍,单产水平至1983-1984 年度每公顷达346 公斤,已跃居全国之首。
3.北部区
包括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北方邦西部和拉贾斯坦邦北部。本区位于
恒河上游冲积平原及各河间地。地势平缓,有利于机耕和溉灌。土壤多为冲
积土,土层深厚疏松,肥力良好。年平均气温约22~25℃,夏季高温,最热
月为33~34.5℃( 6 月);冬季微冷,1 月平均气温为12℃,但最低气温可
达0℃以下。为满足棉株生长期温度要求,一般在4、5 月播种,10 月开始采
摘,直至12 月底收获完毕。年雨量为300~700 毫米, 80%集中在7、8 月
份,对棉株生长发育有利,但雨量的年际、月际变率大,多数棉田仍需依赖
灌溉。
本区是60 年代后新发展的优质高产棉区,以种植优质长绒的G.hirsntum
品种为主,由于灌溉设施完善,90%以上的棉田已获灌溉,并有良好的现代
农业种植技术,常年单产一般高于全国平均水产一倍以上。自独立以来,棉田面积已扩大近2 倍,总产量也由1950—1951 年度占全国的11%上升至1983
—1984 年度的25%,所产皮棉大部分投放国内市场,其中旁遮普和哈里亚纳
二邦约提供全国商品棉的一半以上。
4.东部区
包括奥里萨、比哈尔、阿萨姆、特里普拉、曼尼普尔等邦。本区气候高
温多雨,冬季月平均气温为17~20℃,最低气温不低于5℃,全年无霜,利
于棉株越冬。年雨量为1200~4000 毫米,80%的雨量集中在5~9 月,前期
多雨,有利棉花生长,后期多雨则导致蕾铃脱落减产。该区原为印度最早栽
培棉花的地区之一,中世纪闻名于世的达卡棉布就以其周围地区所产棉花为
原料,但由于该区水、土、热等自然条件限制,以及殖民地经济制约下大力
发展水稻和黄麻,棉田日趋减少。直到目前,仍仅限于6 月至11 月在山坡旱
地上种植,棉田少而分散,主要种植G.arboreum 品种,单产水平低,播种面
积和产量仅占全国的1~2%。
  本文标题:印度纤维作物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yindu/7797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yindu/77976.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印度纤维作物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印度纤维作物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