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印度农业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印度农业地理 > 第三章 印度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章 印度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

时间:2018-08-04 07:15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三章 印度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
  印度是一个悠久历史的传统农业国家,除自然条件外,对印度农业生产发展和布局影响较大的还有历史条件、社会条件、劳动力条件以及生产技术条件。
一、农业发展和布局的历史演变
  当前印度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部门结构和分布特点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而逐步形成的。印度农业大致经历了如下3 个阶段:
(一)古代农业
远在公元前3 千年,即印度河流域摩亨约达罗(Mahenjo-daro)和哈拉
帕(Harappā)文明时期,在印度西北部就已出现原始农业。从各遗址中发掘
出的谷物、棉纱、纺锤以及青铜农具(犁、铧、镰刀等)表明,当时已能使
用金属工具从事小麦、棉花生产。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可追溯至吠陀时期,
在吠陀文学(印度最早的文学作品,相当于公元前2000 年时期)和北印度的
古文献中也大量记述了当时居住在印度西北部喜马拉雅山麓地带的部落生
活。他们用8 头或6 头一组的公牛犁地,种植大麦、小麦、稻、黍、芝麻以
及甘蔗,并已开始采用简陋的人工灌溉,在《阿闼婆吠陀》文献里甚至还提
到施肥。家畜饲养在部落经济生活中也具有一定地位,家畜饲养的种类,除
饲养公牛提供役畜外,见诸记载的还有乳牛、水牛、驴、绵羊和山羊等。
印度各地进入农耕时代的时间不一,考古表明:公元前3000 年西北部已
进入发达的农业时期,而广大的德干高原地区仍处于新石器时代,从一些地
方发掘出来的烧焦了的信风子豆、鸭脚粟(El-eusine coraccana)种籽以及
用作饲料的鸭脚粟的茎和叶证实,直到公元前2000 年才开始进入定居农业。
此外,从发掘出来的烧焦了的柚木种籽推断,现在的德干高原干燥区,当时
气候比较湿润,并有大片森林存在。
公元前100~前800 年,印度开始进入铁器时代,随着劳动工具的改进,
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农业地域开发自西向东沿恒河流域扩展,并在自然环
境炎热多雨的恒河下游平原发展了水田农业。至公元前5 世纪,农业生产已
扩及整个南部印度,栽培作物的种类也大大增多,根据对《犁俱吠陀》、《罗
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等古文献的研究,印度学者已确定自青铜器时期
起,印度种植的作物已有80 余种。如大麦、小麦、水稻、非洲黍、高粱、粟、
豆类、芝麻、蓖麻、亚麻、棉花、黄麻、甜瓜、南瓜、胡椒、甘蔗、香蕉、
杧果和柑桔等。此外还有许多药用作物,其效用在《寿命吠陀》中也有详细
记载。
古代印度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各古文献中也有详尽记载,其中有些甚至一
直沿用至今。如建造人工贮水池,用绞盘和吊斗提水灌溉,使用2~3 对公牛
牵引铁犁翻耕,认为一年中10 月至3 月为最好耕作和播种季节,翻耕须4~
5 遍并以粪便、腐烂的豆类及堆肥施肥。在《政事论》中甚至指出,为提高
农作物的出苗率和促其快速成长,种籽应在播种前首先放置在捣碎了的大麦、豆类、芝麻和腐烂了的肉类混合溶液中浸泡,然后在有姜黄(curcuma)
植物的休闲地上播种。在一些其他文献中也提到采用混播、散播、点播以及
移栽等技术。上述事例充分说明古代印度的农业生产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
平。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大量繁衍。早在公元初年,今印度边界内的人
口就已超过3000 多万,其中大约2000 多万是分布在恒河流域。此后在漫长
的1500 多年历史进程中,由于历经多次异族入侵、王朝更替、战争破坏、社
会动荡,农业生产受到极大摧残,人口增长也十分缓慢,至15 世纪末,人口
才首次超过1 亿。16 世纪,莫卧儿帝国兴起,版图几乎扩及整个南亚次大陆,
人口规模从公元1500 年的1 亿增至1650 年的1.4 亿。伴随人口的急剧增长
和社会日趋安定,带来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地域的广泛开发,至16
世纪末,印度全境大部分宜耕地均已辟为农田,在农作物的多样性、使用肥
料的普遍性、轮作制度的复杂程度以及灌溉面积的扩大等方面都已经达到相
当高的水平。农业的部门构成,除西部干燥区和北部山区的畜牧区和狩猎业
尚有一定优势外,其他各地林业、畜牧业和采集业等均处于种植业的从属地
位。但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毕竟比较低下,对自然条件的利用程度和控制
能力也较差,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仍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农业的土地利用、
耕作制度和生产特点均受到地形条件和气候状况的控制。农业生产的地域类
型,大致在雨量充足的滨海平原和河谷低地发展了以一年二熟为主的水田农
业;在干燥区、高原、山地则种植以一年一熟的麦类、粟、黍、鹰嘴豆等杂
粮为主的旱地农业。在长期形成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密切结合的社会经济结
构支配下,虽然蚕桑、香料、靛蓝、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也有一定地位并
具商品性,在中世纪欧洲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但是总的说来,商品化生产
和农副产品交换规模仍然很小,农业经济仍以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为基本内
容。
  本文标题:第三章 印度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yindu/7798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yindu/77981.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第三章 印度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第三章 印度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