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目标太高、太远,孩子达不到,他体验的永远是失败。一个人总是失败,他就会对所干的事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失去干劲,甚至干脆就放弃了,不再努力了。如果目标定的小一点、近一点,孩子稍做努力便可达到,他体验的是成功。而正是这种成功使他感到高兴,促使他不断地进行新的努力。
不知你们看过鲸鱼的表演没有。鲸鱼的体重17200斤,却能跳出水面6.6米,它是怎么做到的呢?训练员先在水中放一根绳子,引导鲸鱼通过,拍拍它的背,或者给一条鱼,奖励它,然后稍稍提高绳子的高度,通过了再奖它一条鱼,就这样使这个庞然大物跳得越来越高,如果第一次就让鲸鱼跳6.6米,肯定不行。这个训练方法对我们很有启迪。
(四)家长不要忽略孩子精神空间的培育。
每个人都生存在物质和精神两个空间中,物质空间是能看的见摸的着的有形空间,他包括一个人的饮食起居物质生活的环境,而精神空间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空间。现在我们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物质生活是非常关心的,生怕孩子吃不好、睡不好;怕孩子穿不好、用不好,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尽全力来满足孩子生活上的需求。家长的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要明白:孩子能不能健康向上地成长,能不能培养成一个杰出的人才,关键不在物质生活上的好坏,而在于孩子精神空间的培育。孩子吃的差点、穿的差点不会对他的成长造成什么影响。因为现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你生活再差也能吃饱喝足,身体成长所需的营养是不会缺的。但是你如果忽视了孩子精神食粮的供养,这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一生的发展。
打个比方:我们的孩子好比一棵小苗,他的精神空间好比一只不透明的玻璃罩,我们用这个罩把小苗盖上,任其自由生长,等到长到一定时期,我们把罩打开万一发现这棵苗长歪了。这个时候你想矫正过来已经晚了。孩子精神空间的培育也是这个道理,你如果不经常的在平等的基础上跟孩子进行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你就无法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所存在的问题,等孩子长大后这些问题就根深蒂固了,解决起来就困难了,甚至是无法解决了。
我们有太多的家长因为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来认识人的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所以就忽视了对孩子精神空间的培育,而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孩子的物质生活上。所以有些专家讲当今中国许多家长并不是真正地在培养孩子,而是把孩子当宠物在养着。一个家徒四壁的农民家庭和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家庭在教育孩子上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我们家长在家里真正要扮演的角色是孩子精神上的供养员,而不是物质生活上的保姆。因为精神能量的流动是孩子成长的真正动力。他包括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心的培养,这就是精神之根的培育,在心理学上叫人格主体架构的塑造,通俗说法:教孩子如何做人,但是这种说法不完全。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心是人生基础的三角架,这个三角架如果支起来了,我们的孩子在人格上也就能成为一个健全完整的人,
www.dljs.net将来踏上社会以后,肯定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打个比方:一棵大树……
(五)家长对孩子不能有条件的爱
说到对孩子的爱,我们有的家长好说了谁不爱自己的孩子。的确是,我们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爱,为了孩子做出的牺牲在世界上是任何国家所不能比的。我们中国一位35岁的母亲跟丈夫离婚后,为了自己的孩子不受委屈,她能终生不嫁。一位40岁的父亲,妻子病故以后,为了使孩子不受后妈的气,他能终生不娶。这在美国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我们40岁以上的家长经常有这样的感触,都40多岁的人了,现在不就过的个孩子嘛!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民族。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前几年我们国家一个权威机构对美国、日本、中国三国各1780个中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是:你认为你最崇拜最敬佩的人是谁?请列出前十位来。美国的中学生列出的第一位是父亲,第二位是母亲;日本的中学生列出的第一位是母亲,第二位是父亲;而中国的中学生列出的前十名全是歌星、影星和球星。根本找不到父亲或母亲的字眼,这是多么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