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经济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经济地理 > 我国人口的发展

我国人口的发展

时间:2010-01-29 02:16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一节 中国人口的发展

一、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5000年,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从古代到现代的绝大多数时间内,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始终保持在四分之一左右。纪元初年(西汉),中国人口约为 6 000万, 12世纪初(北宋)超过1亿,18世纪至19世纪初(清朝)又连续突破2亿、3亿和4亿大关,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已达到5.4亿(仅包括大陆各省、市、区,下同)。但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并不快,年均仅为1.1‰,其基本原因就在于受生产力水平所限,人口的高出生率在很大程度上被高死亡率抵消。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致使人口增长达到了前所未见的高速度。其中在1973年以前,由于生育失控,年均递增率高达21.0‰。此后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蓬勃开展,增长率显著下降:1973~1990年间为年均14.7‰,1990~1995年间已降至11.6‰。虽然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累计少生了3亿多人,但中国人口总数还是在1995年突破了12亿,比1949年净增6.7亿,这一数字竟相当于美、俄、日、德、英五大国1995年的人口总和。

  目前,中国每年大约净增1300万人,今后这一数量会进一步趋于减少,预计到2040~205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5.7~16.0亿的历史最高峰值,随后将在这一水平上基本稳定下来。与1995年相比,未来45~55年,中国仍要净增3.6~3.9亿人。

  由于自进入7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的增长率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数,中国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1970年为22.5%,1995年为21.0%,预计2040年将降至16.0%,届时总人口将被印度超过而退居世界第二位。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两次重大转变

  旧中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一直近似于“原始型”,其基本特点是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人口总量甚至多年停滞不前。据30年代若干典型地区的调查,当时中国的平均人口出生率为38‰,死亡率为33‰,自然增长率约5‰。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生产力的大发展,人民生活包括医疗卫生水平得到很大改善,致使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1952年尚达17.0‰,1970年已剧降至7.6‰,以后继续稳中趋降,1995年仅为6.5‰,已成为世界上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从影响人口再生产的另一要素人口出生率看,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两个对比鲜明的阶段,即生育失控的50~60年代和实行计划生育的70~90年代:在前一阶段出生率始终高达34‰~38‰,与过去相比没有实质性的变动;在后一阶段出生率呈现断层式的剧降,1975年已降至23.0‰,1995年仅为17.1‰。以上变动表明,新中国成立后的短短几十年内,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发生了两次重大转变,即先由旧中国的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类型转变为50~60年代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类型,然后再转变为70~90年代的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类型。预计在未来20~30年中,人口出生率将降至12‰的更低水平上,从而最终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在世界上所有国家中,中国实现人口转变所花费的时间是最短的,这不仅强有力地促进了本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对全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宝贵的贡献。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很大,这在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上亦有很明显的反映。根据这一差异,大致可把全国30个省、市、区组合为东、中、西三种类型:

  东部——包括(按199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向高排列,下同)上海、北京、山东、天津、江苏、湖南、浙江、辽宁、吉林、河北、黑龙江、河南等12个省、市、区,其中上海市已于1993年率先进入负(自然)增长阶段,1995年自然增长率为—1.3‰;北京市也已接近零增长,其余均在3.4‰~8.1‰之间,属典型的低增长类型。该类型合计占全国总人口46.6%。
  本文标题:我国人口的发展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jing/767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jing/767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我国人口的发展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我国人口的发展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