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于抽象和概括,人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
人们正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而使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的。例如政治课中如何让学生认识资本家的本质呢?这就必须在许多具体、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上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来认识什么是资本家。
下面以列表方式说明:
从形象思维发展到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抽象思维,是学生思维的一个基本规律。遵循这一规律,开发智力,培养人才就能做到有效化、合理化和科学化。
2.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任何个体思维的发展是有一定的阶段性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思维心理学”,提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理论。即:
(1)感觉运动智力阶段——儿童思维的萌芽(0—2岁);
(2)前运算思维阶段——表象和形象思维(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初步的逻辑思维(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抽象逻辑思维(12—15岁)。
我国心理学界多数人认为:思维无论从个体发展还是从种系发展来看,大致上经历四个阶段:即动作思维(或叫直觉行动思维)—形象思维—形式思维—辩证思维。
动作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进行的。它的结构比较简单,动作既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结果。在这种思维中,思维的某些中间环节被省略了;从动作到动作是这种思维的突出特点。这种思维在学龄前儿童中常常反映出来。如幼儿手上拿一根木棍,当他用两腿把木棍夹住时,可以是“骑木马”的思维;当他把木棍放在肩上或端着在胸前时,思考的是“******的枪”;当他把木棍拿在手上耍的时候,这时木棍变成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他把木棍一扔,思维也就结束了。
形象思维是凭借事物的形象(表象),并按照描述逻辑的规律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形式为表象联想和想象。也就是说,儿童可以摆脱具体的事物或直接的动作,而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思考。大约三岁以前的儿童以动作思维为主,三岁左右开始,逐步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
形式思维(或叫抽象逻辑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获得概念,形成判断,进行合理逻辑的推理的思维活动。概念、判断、推理是这种思维的形式。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充足理由律是这种思维应遵循的规律。小学儿童思维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在这个过渡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辩证思维(或叫辩证逻辑思维)是凭借辩证概念,并按照辩证逻辑的规律而进行的思维。思维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客观现实有其相对稳定性的一面,也有其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一面,形式思维反映前者,辩证思维反映后者。初中学生的思维是形式思维为主向辩证思维过渡,高中学生的思维则是辩证思维形成的阶段。
学生思维的发展,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不同的年龄阶段,思维发展的水平是不同的。凡是健康的人,在正常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思维发展的顺序,大体是一致的,都是从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形式思维到辩证思维。一个儿童不可能跳过动作思维,直接进入形象思维,更不可能跳过前两个阶段,进入辩证思维阶段。但是,由于个体成熟过程表现有差异,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不同,思维的发展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因而有的孩子早些,有的孩子晚些,从而体现出思维发展有明显的个性特点。因此,掌握思维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本文标题:知识的理解(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xinlixue/293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xinlixue/2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