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的范围(或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人们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去感知或思考无数的客体,他只能把注意集中在一定数量的客体上。当看戏、看电影时,我们的注意仿佛是被许多对象同时占据着,实际上我们的注意是很迅速地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一个人能察觉的对象数量是有限的。教师上课,注意学生似乎由前到后,由左至右,全班都网罗在视线内,实则一片模糊,只有由一个到一个才是注意清楚了。
扩大注意范围的好办法是,养成一种把所感知的若干个小单位组织成为一个较大的单位的能力,即一种感知总体的能力。如,新中国这个名词,对成年人来说,只是一个对象,即一个名词;对初学中文的人来说,是三个对象,即新、中、国;对于不懂中文的外国人来说,则不仅是三个对象,字的每一笔划都可能成为一个对象。
那么,怎样扩大注意的范围呢?从客体上来说:对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接近可扩大注意的范围,但在同一时间内刺激物数量越多,呈现速度越快,判断的错误越多,越趋向于低估。对象排列的方式会影响注意范围,如对排列成一行的字母,比对分散在角落上的字母的注意数目更多。对象的颜色或形状的相似性也能影响注意范围,如对同样颜色的字母所能注意的范围,一般比对颜色不同的字母的注意范围要大一些;对大小相同的字母所能感知的数量,要比对大小不同的字母感知的数量大得多。由此可知,被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从主体上看:注意范围随着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不同而有所改变。
(二)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较长时间内,把注意不断地集中在一个对象上或同一种工作上。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是:从客体上看,内容丰富的对象比内容单调的对象容易维持长时间的注意;活动交替进行,不断出现新内容,提出新问题,可以保持注意的稳定性。从主体上看,一个人在失眠、疲劳、生病时,注意就不稳定;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对客体有兴趣,稳定性就大。
(三)注意的分配
在一定时间内能把注意分配到几种不同的活动上,或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都是注意的分配。教师对自己注意的分配很重要,有经验的教师,注意分配得好,能一边讲课,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听讲情况,新教师就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学生也需要分配好自己的注意,一边听课,一边作笔记,一边思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分配的例子很多,比如,有的人骑自行车,一边骑车,一边说话,还同时欣赏自然景色;女同志打毛衣时一边织,一边说话,一边看书;音乐指挥,要注意管乐、弦乐、高低音以及节奏等等。注意分配是有条件的:同时作两种活动时,使其中一种活动达到熟练的自动化程度;其次,注意的分配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善于在两种不同的活动上分配适当的注意。如记录员,注意总是集中在听讲的内容上;音乐教师总是在弹、唱、看谱上分配自己的注意。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注意的转移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学生每天上好几门不同的课,这就要求他们有迅速转移注意的能力,才有可能很快地聚精会神去听课。如果一个学生在每次上课时,老是想着上一堂课的内容或上课前发生的事情,那么学习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在对突然的刺激发生反应的场合下,要在短时间内使注意迅速转移,更是特别重要的。
本文标题:学习的注意状态(7)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xinlixue/292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xinlixue/2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