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世界第三产业地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一些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益突出。世界第三产业地理主要包括:世界交通运输地理、世界经济联系地理以及世界旅游地理等。
世 界 交 通 运 输 地 理
交通运输是主要物质生产部门之一,正是依靠世界运输这个环节,国际间的和世界性的生产活动与经济联系才得以实现,才能为各国、各地区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提供必要的保证。随着机械动力的应用,交通运输从农业和手工业中分化出来,形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由于大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世界交通运输方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本世纪20年代,铁路运输独占鳌头;30年代,汽车急剧增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世界经济生活的日益国际化和国际分工的加深、加细,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现代化交通工具已占据世界交通运输的主要地位,管道运输也占一定比重,主要国家已进入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阶段,新型交通工具不断被采用,世界交通运输地理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世界铁路运输 铁路是近代机械动力应用于交通运输最早的部门之一,具有运量大、速度较快、运价较低等优点,在世界有许多国家,如俄罗斯、印度、中国等大国,铁路依然是交通运输的主要部门。到19世纪末,世界铁路营业里程已达60万公里,本世纪30年代,又达到122万公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的铁路网总长达到了今日的约130万公里。然而,自3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大量拆除铁路,致使铁路的营业里程锐减,其中美国从30年代起,四五十年来累计减少10余万公里;近二三十年,英国铁路营业里程缩短了1/3以上,其他国家也有减少的情况。铁路减少的主要原因有:(1)社会生产发展缓慢,铁路设备利用不足;(2)过去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下盲目修筑的,或者运量小、经济效益低,而无利用价值;(3)由于汽车和航空等运输方式的竞争,处于被动地位;(4)原吸引范围内经济资源枯竭或工业区转移等。
现代世界各国铁路已从增加数量逐渐转向采用新技术、改善质量的方向发展。牵引动力中,内燃机和电力机车的比重逐年增加,蒸汽机比重不断下降,目前在全世界铁路通车里程123万多公里中,电气化里程达到16万多公里,约占13%。各国铁路的技术装备和运输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高速铁路(如日本的新干线)、磁悬浮铁路、高速火车和全自动无人驾驶的火车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出现。
世界铁路网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国家。有三个最大的铁路系统:
(一)北美系统,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南部地区。其铁路网长度约占全世界铁路总里程的近1/3;
(二)西欧系统,包括西欧、北欧和西南欧诸国,路网联系密切;英国和北欧国家也通过海底隧道与该系统连接,铁路线路长度占世界近1/6;
(三)东欧中亚系统,包括俄罗斯、东欧和中亚各国,为半封闭式体系,横跨亚欧大陆腹地,铁路长度占世界近1/6。
在经济发达国家中,铁路线网的地域分布有两大类型:第一类,如俄罗斯和美国,其经济实力雄厚,国土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因而铁路网中全国性超级干线地位突出,线网框架明显。在俄罗斯、以莫斯科为中心,有通往白俄罗斯、外高加索、圣彼得堡、欧俄北部和乌拉尔的干线以及西伯利亚铁路、贝阿铁路、土西铁路等。在美国,横贯东西的8条以铁路为主的运输走廊以及纵贯南北的3条运输走廊,均属于铁路网的框架超级干线。第二类,其他经济发达国家,大多国土狭小,人口密度高,全国工商业普遍发达,因此多属于干支线分异不明显类型,铁路网稠密,第二线、平行线、联络线发育好,中小枢纽众多。
在世界铁路网中,有1/3以上的长度,分散在世界其他地区,其中绝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少数属于发达国家。最重要者有:(1)日本列岛铁路网;(2)中国大陆东部铁路网;(3)南亚铁路网;(4)澳大利亚东南部铁路网;(5)非洲南部铁路网;(6)阿根廷经济重心地区潘帕斯铁路网;(7)巴西东南部里约热内卢—圣保罗—贝洛奥里藏特经济三角区的铁路网。除上述地区外,世界上的其他广大地区基本上没有现代化的铁路网,或者只处在形成的初级阶段。
本文标题:世界第三产业地理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ijing/2466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ijing/24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