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魂魄究竟有多少落在北邙黄土之下,恐怕永远也数不清。近人游历北邙归来后,留下了“是黄种人染黄了土地,还是黄土地哺育了黄种人”的长叹,恐怕也算是对邙山发出的真实感受吧。据考古发现,北邙早在夏代就留下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取名为“二里头文化”。二里头位于洛阳与偃师北邙山南。据《括地志》载:商汤名相伊尹死后葬于西亳城(亳,即今河南偃师县)。《皇览》载:秦相吕不韦及其宾客数千人共葬洛阳北邙。西汉文学家贾谊之墓在邙山大坡口附近,东汉名将班超尸骨也葬在这里。据宋洪迈《夷坚志》记,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因宫城殿宇丹漆斑落,需牛骨和灰涂抹。一时弄不到很多的骨灰,操办大臣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有个叫韩生的献了一计,说:洛阳城外20里,有千人冢数十丘,“皆无主朽■,发出焚之,其骨不可胜用矣。”主办大臣大喜,按计操办,按时将广袤16里的宫城、440间御廊粉刷一新,还受到了宋徽宗的嘉奖。据资料记载:洛阳北邙山,早在本世纪30年代,出土的墓志铭属后魏的近300件,属唐代的将近3000件。唐代诗人张籍《北邙行》中写道:
洛阳北门北邙道,丧车辚辚入秋草。
车前齐唱薤露歌,高坟新起白峨峨。
朝朝暮暮入送葬,洛阳城中人更多。
这首诗应该是当时社会墓葬文化的真实写照。
当然,随着中国社会文化中心的南移,洛阳邙山的墓葬中,元、明、清时期的名墓也极少见到了。因此,古代的墓葬文化现象,也是与当地社会生活、政治制度、经济兴衰程度相关联的,是当时社会折射到后世的投影。
邙山的墓葬文化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当您的脚落在那片土地上时,您会感受到千百年来历史的回音在您脚下产生,从而会使您更加热爱这片黄土地的。
本文标题:邙山墓地冠--古代著名墓葬区(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mingzhong/1125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mingzhong/11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