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天启年间,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东林党人反对宦官魏忠贤专权的斗争。东林人周顺昌为人刚正不阿,疾恶如仇。魏忠贤当权后,身为吏部员外郎的他羞于同伍,遂告假回吴县(今属苏州)老家。应天巡抚周起元因得罪魏忠贤,被削职为民,周顺昌著文相送,毫不隐讳对阉党的愤懑。吏科给事魏大中得罪过魏忠贤,便被逮捕押至京城。路过吴县时,周顺昌设宴为他饯行,一连三天同吃同睡,并将自己女儿许给魏大中的孙子为妻。差役催促赶快上路,周顺昌厉声喝道:“你们难道不知道世上还有不怕死的男子汉吗?回去告诉魏忠贤,多行不义必自毙!”魏忠贤得知此情后,恼羞成怒,遂网罗罪名下令逮捕周顺昌。
周顺昌在乡里乐善好施,为官清廉,因此民望甚高。天启六年(1626)三月,当地民众听说宦官魏忠贤派缇骑到苏州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激起民愤。在官府衙门外,聚集民众达数千人,以颜佩韦等人为首击鼓鸣冤。缇骑们来自京城东厂,一向狐假虎威,便厉声骂道:“东厂要逮人,你们鼠辈竟敢如此胡闹!”民众更为愤怒,冲进官府,当场打死缇骑一人。事后巡抚毛一鹭向朝廷报告“吴人尽反”,派军队镇压,逮捕了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五人,诬以“首乱者”押赴阊门外吊桥行刑,民众倾城含泪夹道与之诀别。为防止民众再次造反,官府竟将五人首级悬于城门之上,镇压民愤。五人尸骨后被民众择地埋葬。
第二年(1627年),天启帝暴死,崇祯帝即位。魏忠贤因失势自杀,朝廷将魏忠贤阉党定为“逆案”。苏州民众愤怒地把建在山塘街的魏忠贤“普惠生祠”拆毁,将五义士遗骨移葬在废基上,留下了“魏太监祠堂——一夜拆白”的民谚,并取名“五人之墓”。
五人墓大门座北朝南。墓茔系麻石砌筑,约2米高,是五位义士的合葬墓。墓前享堂内,明代就立有“五人之墓”的青石大碑,高2.3米,宽1米。碑文相传是年仅8岁的韩馨手书。明崇祯进士、复社领袖张溥为五人墓写下的散文《五人墓碑记》,借颂扬五位义士壮举,谴责当时的官僚政客:“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这篇为平民百姓立传的文章,不仅勒石置碑于墓前,还被编入《古文观止》,广为流传。东林党人文震孟所撰《五人义助疏》、韩葑所题“奋乎百世”等后世辞章题楹,均刻于墓前碑石,受后人鉴赏。其中“花市东头侠骨香,断碑和雨立寒塘。屠沽能碧千年血,松桧犹飞六月霜。翠石夜通金虎气,荒邱晴贯斗牛芒。”“直是歼凶阉,千秋气共伸;由来殉义客,何必读书人”等句,读后令人感慨万千,五位义士的精神跃然眼前。明时戏曲家李玉留下的《清忠谱》传奇,京剧中《五义士》剧目,都取材五义士舍生取义的史实。
位于五人墓西侧近2米处,立有葛贤墓一座。葛贤(即葛成),苏州丝织工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朝廷派太监孙隆到苏州增加捐税,由于私设税官、擅立关卡,横征暴敛、敲诈勒索,民众怨愤沸天。在葛成组织领导下,聚众玄妙观,手执蕉叶扇,“一呼而千人响应”,打税官、烧毁税官家室,“若狂三昼夜”,吓得孙隆翻墙逃至杭州。当明廷派兵准备镇压之际,葛成挺身而出,承担责任,要求“幸勿及众”。官府以“倡乱”罪名将葛成关押13年。出狱后,百姓敬若神圣,尊称葛贤、葛将军。当苏州发生五义士事件后,葛成对五人十分敬佩,以年近花甲之躯,躬身为五义士结庐守墓。崇祯三年(1630)葛成病逝,苏州乡民集资在五人墓旁为他建立了冢墓。
该墓座东朝西,有花岗条石护围,墓前有明崇祯庚午(1630)所立“有吴葛贤之墓”墓碑一通,为文震孟手书。明末文学家陈继儒所撰《葛将军墓碑记》,记述了葛成的生平事迹,为康熙十二年(1673)周靖所书,该碑立于五义士享堂西侧。有蕲宽成《蕉扇记》、李玉《万民安》传世。
五人墓在1949年前几近荒芜,享堂成为民居。以后经当地政府多次修葺,特别是1981年进行全面整修后,居民迁出,五人墓、葛贤墓均已对外开放,并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凭吊、瞻仰者步入大门,只见整个墓地松柏环绕,阅读碑刻,参观享堂内陈列的史迹史料,再到墓前凭吊义士,定会对秀丽的苏州有番新的认识,会在赞美“人间天堂”的同时,为苏州历史上这些义士的所作所为而赞叹!
本文标题:姑苏义士壮千秋--五人墓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mingzhong/1121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mingzhong/11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