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费指向论的应用
按照韦伯的原料指数可将现实中的工业分为如下三种类型,并分别分析其区位倾向。
1.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如钢铁业、水泥业、造纸业、面粉业、葡萄酒酿造业、制糖业和乳制品业等。以水泥工业的区位布局为例分析如下。
制造1t水泥需要主原料石灰石1.33t,煤炭0.43t,粘土0.35t。当所有的原料都为遍在原料的话,那么,原料指数为2.11。因此,在原料产地特别是在使用量大的石灰石产地布局的话,运费最低。实际上,现实中大型水泥厂几乎都是在接近石灰石的产地布局。
2.原料指数比1小的工业,如啤酒酿造业、清凉饮料制造业和酱油制造业等。下面以啤酒酿造业为例就这类工业的区位作一分析。生产1t啤酒一般需要主要原料水10t,大麦和啤酒花等0.03t。需要水较多是因为除啤酒酿造用水外,啤酒瓶的清洗和冷却也需要大量的水。啤酒酿造用水尽管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但水仍可作为遍在原料,而大麦和啤酒花则属于局地原料。这样啤酒酿造业的原料指数为0.035,是典型的消费指向性工业。现实中,啤酒厂几乎都布局于城市或其周边,即消费者集中的地区。
3.原料指数大致等于1的工业,如石油精制工业、机械器材组装工业和医疗器械制造工业等。石油精制工业是把原油精制后生产汽油、轻油和重油等石油产品的工业。原油是局地原料,从原料到产品其重量几乎不发生变化,接近于纯粹原料,因此,可把石油精制工业的原料指数看作为1。这样从理论上讲,其生产区位是自由型。实际上,从世界石油精制工业的布局来看,既有在原油产地(波斯湾和墨西哥湾等)的,也有在消费地大城市(纽约等)的。
另外,研究工业区位受运费指向作用的实例很多,肯内利依据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中的运费指向,对墨西哥钢铁工业区位进行了实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墨西哥城北部的两大钢铁工厂(蒙特雷和蒙克洛瓦)的区位,同考虑原料和产品运费最小的理论区位相吻合。其中,蒙特雷完全同运费最小区位点(等费用线最低点P)相重合,而蒙克洛瓦也处于理论上运费较低的区域内。
(二)劳动费指向论的应用
在其区位论著作中,韦伯测定了当时德国机械、金属和运输机械工业的劳动费指向程度。其测定方法是计算在劳动力源地布局的工业占德国整体工业的比例。其结果为:贵金属工业是62%,金属工业是43%,精密器械和光学器械工业是43%,机械制造业是24%,汽车制造业是24%,电器机械工业是11%,航空机械制造业是0。无疑许多学者对该比例是否严密地表示了劳动费指向抱有疑义,但大致可反映根据此确实可明白劳动费指向的基本情况。
实际上,劳动费指数和劳动系数大的纺织业和精密机械零件行业的区位是典型的劳动费指向性产业。如在发达国家,纺织业及其它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区位基本是由大城市向都市周边和农村地域发展,然后,再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其原因是在大城市劳动费用高,而都市周边和农村地域却具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但远离消费地(大城市)的工业布局会造成与最小运费点和工业聚集地的空间偏离,带来运费增加和不能享受集聚利益的费用增加。因此,一般向都市周边和农村地域分散的工业大都是劳动系数高或者对集聚(规模经济)利益要求不高,靠单纯劳动可进行生产的行业。
(三)集聚指向论的应用
工业由分散走向集聚,再由集聚趋于分散已成为工业区位空间运动的一个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属于“偶然集聚”,即由“运费指向”或“劳动费指向”带来在原料供给地或消费地的集聚,也有的属于“纯粹集聚”,即为了得到同种行业的集聚利益,而在已形成的区位空间内集聚(如消费地等)。如日本“二战”后,在“三湾一海”形成了高度密集的重化学工业集聚带,其原因是这一集聚带接近日本国内消费地;再则,这些工业的原料几乎100%依靠进口,而大的港口无疑便成为原料供给地,用韦伯的理论来讲是接近原料地,使原料运费最小化。也就是说,是由“运费指向”带来工业向“消费地集聚”和向“原料供给地集聚”的“偶然集聚”。70年代后,这种集聚有所缓和,特别是京滨工业地带的临海部工业的集聚出现停止。其原因是由于地价和劳动费上升,造成生产费用的增加。用韦伯的理论来讲是“分散因子”削弱了集聚因子的作用。
本文标题:韦伯工业区位论(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ngdi/2428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ngdi/2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