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内容标准陈述:以行为目标方式规定基本要求
以往 “教学大纲”常采用知道、了解、理解、掌握、初步学会、学会等行为动词术语,比较笼统,模糊,导致其可测性与可比性差,不便于实际教学时把握和评价时运用。而 “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部分,按照主题组织学习内容(共分为四个主题: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每个主题又分为若干个亚主题),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增强了目标的可观察和可测量性。
“标准”(指内容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目标。一般认为,好的行为目标应具有下述特性:第一,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 (或说什么);第二,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第三,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行为目标包括四要素,即谁 (行为主体—学生)、做什么 (行为)、做到什么程度 (即要求的行为水平)、在什么条件下 (说明行为在什么条件下发生)。
在 “地理课程标准”中,“标准”的结构基本由四个部分组成:前置限定、行为动词、主题内容、后置限定 (详见图1-2)。其中,前置限定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包括方法限定和程度限定。前者如运用 (读)图 (资料、数据),举例 (提出证据,联系实际)等;后者如初步、准确、简单等。行为动词包括说出、说明、描述、绘出等等 (主要行为动词详见表1-1)。主题内容是学生行为的对象。后置限定是行为动词对于主题内容做到什么程度的进一步限定,如特点(征)、优势、规律、差异、概况等等。其图解如下:
表1-1 学生学习水平与行为的目标动词举例
行为动词类别 | 行为水平 | 行为动词举例 | 内容标准中的实例 (含标准和活动建议) |
动词目标 | 知识的了解水平 | 说出、描述、举例、列举、识 别、知 道、了解、指认、确定等 |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
知识的理解水平 | 解释、说明、比较、理解、归 纳、判 断、区别、预 测、对 比、收集、整理等 |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知道 “天气”和 “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分组准备某一大洲的资料,整理归纳后,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 |
|
知识的应 用水平 | 应用、运用、设计、编辑、撰 写、总 结、评价等 | *收集有关北京的图片,编辑以北京概况为主题的地理小报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
|
结果性要求的目标动词(技能方面( | 技 能 的 模 仿水平 | 模拟、模仿、重复、再现等 | *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模拟一次暑期旅行,选择旅游路线,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 *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 “大陆漂移” |
技能的独立操作水平 | 绘制、测量、测定、查阅、计算、试验等 | *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 *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
|
技 能 的 迁 移水平 | 联系、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并作记录,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进行一次针对某一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自救活动 |
|
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 | 经历 (感 受)水平 | 感受、体验、体会、尝试、感 知、寻 找、交流、参 观、访 问、调查、考察、接触等 | *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和文化特征 *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 |
反应 (认 同)水平 | 认同、接受、反对、欣赏、喜欢、讨厌、感兴趣、关 心、重 视、尊重、爱 护、珍 惜、拥护、帮助等 | *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 *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
|
领悟 (内 化)水平 | 形成、养成、树立、建立、坚 持、增 强、领悟、追求等 | *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
本文标题:地理课程标准的结构与特点(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aoxue/2208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aoxue/22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