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一)原则的提出和适应范围
地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是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因材施教的一般教学原则,考虑现代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与智能培养、德育的协调统一,教学形式与教学过程的结构都应适应这一重要任务,同时还要通过地理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提出的。这个原则适应于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法,改革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结构。
(二)地理课外教学和课外活动的主要功能
中学地理课外教学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以外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学地理课外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地理实践活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地理教育教学活动。
中学地理课外教学和课外活动有以下主要功能:
1.拓宽知识和发展智力通过课外教学和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巩固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满足学生对课本以外知识的追求,同时帮助学生直接感知地理事物,形成真切的地理表象,从而为科学的认知奠定基础,有利于智能的培养。
2.激发兴趣和提高道德认识课外教学和课外活动突破了课堂的局限性和封闭性,教学形式活泼,教学活动多种多样,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动心理和参与意识,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因而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浓厚兴趣。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中的美好事象,陶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提高思想道德品质。
3.因材施教和培养人才通过课外教学和课外活动,可以重点培养一些热爱地理,立志投身于地理事业的学生,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成为有用的地理人才。地理课外教学和课外活动多为群体活动,有利于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地理实践活动需要学生自行完成一定的任务,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体会到自身的价值,逐步形成健康的独立的人格。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完善和提高。
(三)地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原则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地理课程的延伸和拓展 地理课堂教学(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地理课外教学和地理课外活动构成了地理课程的完整体系。现代教育科学认为,课程不应局限在教室之内,其内容已向书本之外拓展,其活动场所已向教室之外延伸。地理课外教学和地理课外活动都有别于“师讲生听”的课堂教学,其基本特征是一“活”二“动”。“活”就是气氛活跃,知识活泼,方法灵活;“动”就是学生活动多,要动眼、动嘴、动手和动腿,进行各种实践操作。这类活动型的课程有利于地理教育的整体改革。
2.有利于课内外两个学习领域的知识相互促进和相互迁移 通过课外教学和课外活动,学生可以丰富和完善课内学到的知识;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又可以在课堂上加深对课外知识的理解。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城市气候的“热岛效应”以后,就可以实地观测城区的气温和郊区的气温变化,通过亲自比较,真正领会“热岛效应”的含义。又如,学生一般都知道南极洲是世界最冷的地方,但不了解其原因,通过课堂教学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
(四)原则的贯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明确要求: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活动,一是与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全班学生都应参加的野外观察、地理调查或参观活动,这部分活动应由教师制订计划,学校统一安排,每学期应不少于一次;二是根据条件和学生的爱好,组织他们阅读地理课外读物,观看地理影片和地理电视节目,制作教具,举行地理晚会或专题讨论会,开展地理知识竞赛活动,进行天象观察、气象观测、地震预报、环境监测等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领导和广大地理教师应统筹安排,予以落实。
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观察和地理调查。地理观察可以地形和地质观察、气候要素观察、天象观察为主。地理调查应以居民点调查、工矿企业调查、农村调查、环境状况调查为主。
结合乡土地理教学,综合描述乡土自然景观,记录河流水情,收听天气预报,了解乡土资源、人口、土地、生态环境的状况,宣传有关计划生育、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政策法规等等,明确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的途径。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确定与地理课外教学和课外活动相呼应的教学内容,在地理课外教学和课外活动中也要确定与课堂教学相呼应的活动内容。围绕学生的兴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来协调两方面的安排。
本文标题:地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aocai/1322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aocai/13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