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全球性大气污染及对策
全人类共用一个大气圈,因此有些大气污染所造成的伤害已经没有了国界的限制,形成全球性大气污染,成为与世界各国都有切身利害关系的问题。目前全球性大气污染已引起了普遍的关注。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国协调一致的行动,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为此进行努力、做出贡献,在公平合理的原则基础上,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与义务。
一、全球性大气污染的现状与趋势
目前,困扰世界的全球性大气污染的问题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的破坏。
(一)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
1.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
大气层中的某些微量组分能使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却被这些组分吸收,使大气增温,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这些能使地球大气增温的微量组分,称为温室气体。主要的温室气体有CO2、CH4、N2O、CFC(氟氯烷烃)等。20世纪80年代研究结果表明,人为造成的各种温室气体对全球的温室效应所起作用的比例不同,其中CO2的作用占55%、CFC占24%、CH4占15%、N2O占6%,因此CO2的增加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2.温室效应产生的影响
地球的大气本来就存在着温室效应,它使地球保持了一个适于人类生存的正常温度环境。只是由于人类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排放了过量的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首要的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近百年来,全球地面平均气温增加了0.3~0.6℃。20世纪80年代成为20世纪最热的10年,1988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1949~1979年的多年平均值高0.34℃,比20世纪初高了0.59℃。这些都证明地球确有变暖趋势。
气候的变暖引起了海平面的上升。当前,世界大洋温度正以每年0.1℃的速度上升,全球海平面,在过去的百年里平均上升了14.4cm,我国沿海的海平面也平均上升了11.5cm,海平面的升高将严重威胁低地势岛屿和沿海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财产。
3.全球气候变化趋势
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上升,这已是既定的事实,温室效应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也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由于影响全球气候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的综合效应对未来气候的影响,尚存在着不同看法,除了地球变暖的学说外,还有地球“变冷说”和“波动说”。此外,对地球变暖的原因,究竟是温室效应的结果,还是属于气候的自然波动,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也仍然存在着科学的不确定性。因此,完全准确地判断温室效应的影响趋势也是困难的。
有些预测表明,如果大气中CO2浓度增加1倍,全球温度将上升3~5℃,而到21世纪,大气中CO2浓度完全可以翻一番。据政府间气候委员会(IPCC)对全球气候变化判断,21世纪全球气温每10年将上升0.3℃,到205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1℃;海平面每年上升6cm,到2070年,海平面将上升65cm,但不同海域相差较大。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仍然存在,由此而导致的各种影响也会继续增加,因此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需认真对待。
(二)臭氧层破坏
在大气圈约25km高空的平流层底部,有一个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小圈层,即为臭氧层。臭氧层中臭氧浓度很低,最高浓度仅10×10-6,若把其集中起来并校正到标准状态,平均厚度仅为0.3cm。臭氧在大气中分布得不均匀,低纬度较少,高纬度较多。就是这样一个臭氧层却吸收了99%的来自太阳的高强度紫外线,保护了人类和生物免遭紫外辐射的伤害。
自1958年对臭氧层进行观察以来,发现高空臭氧层有减少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后,减少加剧,全球臭氧都呈减少趋势,冬季减少率大于夏季。1985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9~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左右,并出现了巨大的臭氧空洞。此后观测到全球性平流层臭氧浓度下降;南纬39°~60°,减少5%~10%,近赤道地区减少1.6%~2.1%,北纬40度~64度减少1.2%~1.4%,并观测到我国华南地区减少3.1%,华东、华北减少1.7%,东北地区减少3%。我国设在昆明、北京的臭氧观测站,在1980~1987年间也观测到昆明上空臭氧平均含量减少1.5%,北京减少5%。总之,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臭氧层的损耗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臭氧层损耗原因,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但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某些化学物质与臭氧发生作用,导致了臭氧的损耗。这些物质主要有N2O、CCl4、CH4、哈龙(溴氟烷烃)以及CFC等,破坏作用最大的为哈龙类物质与CFC。1989年,多国北极臭氧层考察队,在北极发现了高活性粒子ClO和BrO浓度的升高与臭氧浓度的降低有着显著的对应关系,也支持了这种观点。
研究表明,平流层臭氧浓度减少1%,紫外线辐射量将增加2%,皮肤癌发病率将增加3%,白内障发病率将增加0.2%~1.6%。因此,臭氧层的损耗,已经造成了对人体的伤害,并使农作物减产,使海洋生态平衡受到了影响。
本文标题:全球性大气污染及对策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huanbao/1051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huanbao/10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