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天体测量得知,月球的地心平均角半径(或称视半径)为15′32.″6。太阳的平均视半径为16′0″,比月球的平均视半径略大一点。因此,人们在地球上观看日、月,觉得它们的大小相差不多。实际上,太阳远远大于月球。这是因为日地距离比月他距离大得多(日地距离关不多为月地距离的400倍),才使人们感到日、月的大小几乎相等。
要了解月球的真实大小,需要求出它的线半径。通过测量,知道了月地距离(D),也知道了月球半径对地心的张角——月球视半径(ρ),也就可以计算出月球的线半径。以r表示月球的线半径,则:
r=Dsinρ
根据上述公式求得的月球平均线半径为1738.2千米,约为地球平均半径长的1/4。由月球线半径,可以求得月球表面面积约为3 800万平方千米,大约等于地球表面积的1/14,同亚洲的面积大体相当。月球的体积约220亿立方千米,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
太阳的线半径为70万千米,差不多相当于月球线半径的400倍。若论体积,月球与太阳之比大约为1:(400)3,即太阳约为月球的6400万倍。
在太阳系中,多数大行星都有卫星。一般来说,卫星的质量都是比较小的,只相当于其所绕行星的几十分之一到几万亿分之一。月球的质量为7.35×1025克,是较大的卫星之一,在太阳系的几十个卫星中居第六位。月球质量约是地球的1/81。月、地质量这一比值,在太阳系所有卫星与其围绕的行星质量比值中是最大的。换句话说,卫星与行星相比较,月地质量上的悬殊程度,在太阳系中是最小的。
根据月球的质量和体积,可以求得月球的平均密度为3.34克/厘米3,相当于地球平均密度的3/5。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的岩石,平均密度约3克/厘米3,比月球的平均密度略小一点。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1.62米/秒2),比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9.8米/秒2)小得多。由于月表重力大约只有地表重力的1/6,因此,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要比在地球上轻得多。例如,一个体重为60千克(在地表称量)的宇航员,如果在月球表面称量,就只有10千克重了。
月球表面的逃逸速度(2.36千米/秒),大约只相当于地表逃逸速度的1/5,气体分子很容易从月球上逃逸。因而在月球上,也就没有大气层存在。由于月球表面逃逸速度比较小,如果在月球和地球上发射同样的航天器,飞离月球要比飞离地球容易得多。
3.月球的表面结构
月球表面的环境,与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大不相同。月球上没有大气,处于一种高度的真空状态,连声音都无法传播。月球上也没有水,就是在对月球的岩石分析中,也没有发现水分。那里满目荒凉,毫无生气,是一个没有生命活动的世界。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月面直接暴露在宇宙空间。因而月表的温度变化非常剧烈。白天最热时,月表温度可达127℃;夜间最冷时,温度则可降到——183℃。
没有大气,又没有水,月球上也就没有云雾雨雪等气象变化。因此,在地球上用望远镜观察月球,可以清楚地看到月表的各种形态。
满月时,在地球上用肉眼乍看月球,是一个洁白光亮的圆面。仔细观看,则会看到在明亮的月面上有许多黑色的斑纹。通过望远镜观察月球时,会清楚地看到月球表面的显著特征:有些区域明亮,有些区域暗黑,大大小小的亮区和暗区交错布满月球表面。早在几百年前,人们就已从望远镜中观察到了月球表面的这种特征。当时,人们以为那些大的暗区是月球上的海、洋,小的暗区则被当作是月球上的湖、湾,并以此给予命名。这些名称,直到今天还继续沿用。后来人们才知道,月球上的海洋和湖湾,与地球上的海洋和湖湾是完全不同的,那里根本连一滴水都没有。月球上的暗区(即所谓的海、洋、湖、湾),实际上是一些面积大小不同的平原和低地。由于那些地方广泛分布着熔岩流形成的比较年轻的岩石,又比较低洼,对太阳光的反射率较低,同周围地区相比,呈现为暗黑色。而月表那些亮区,则是月球上的高原和山脉。其组成物质主要是比较古老的岩石,对太阳光的反射能力很强,相比之下显得非常明亮。“阿波罗”号系列飞船在月球上实地考察的结果,证明这种对月面明暗区域的解释,是完全正确的。
在地球上看月球,只能看到月球的半个球面,而这半个球面基本上是月球的同一个半球的表面。这个总是朝向地球的半个月球面,叫做月球的正面。月球的另一个半球面,总是背着地球,叫做月球的背面。在地球上,人们是无法直接观察月球背面的。自从1959年月球探测器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以后,人们才开始对那里的月面特征有所了解。绕着月球飞行的宇航员,则直接地看到了月球背面的景象。
在月球的正面,高原、山脉与平原、低地,差不多各占面积的一半。月球的背面,也分布着高原、山脉和“海”。与正面不同的是,背面的高原、山脉占据的区域非常广阔,而被称作海、洋的平原、低地,所占面积则比较小。
本文标题:月球(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gai/5948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gai/59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