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城市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城市地理学 >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时间:2011-02-14 15:36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三节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西方城市地理研究根据研究重点不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1920年以前

城市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至今不过半个多世纪。在此之前,城市地理学属于聚落地理学(或称居民点地理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19世纪前后,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机器生产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城市开始以空前的速度向外扩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出现了飞跃般的增长。到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形成了许多世界瞩目的特大城市。与此同时,欠发达地区也出现了一批繁华的港口城市,尽管这些城市中的多数,带有严重的殖民主义色彩。这一期间,地理学家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聚落。城市研究没有独立的理论和方法,深受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尤其强调地理位置决定城市的命运。研究城市的内部时,往往描述建筑的形式、当地的自然条件、建筑与街道的组合形式、屋顶的式样、材料的种类等等。

二、1920—1950年

工业革命使世界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经济活动的重心转向城市,农村逐渐成了配角。城市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方式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城市被罩上了绚丽的光环。世界开始进入城市主导人类生活的时代。

这些变化,引起了人们观察城市、研究城市的兴趣。随之,关于城市的各种理论和学说也陆续问世。

城市是发生于地表的普遍宏观现象,有一定的空间组织,有很强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因而,研究城市的第一批理论,不管作者是否是地理学家,几乎都属于地理学范畴。

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社会学家帕克(R.E.Park,1864—1944)、沃思(L.Wirth,1897—1952)和伯吉斯(E.W.Burgess)对城市中的住宅区、工业区及中心商业区的形成和变迁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对人口的地域分布过程和机构设置、调整过程亦作了大量分析,创立了城市结构的同心环模式。在研究中,他们使用了生态学的方法,被称为“人类生态学的芝加哥学派”。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后来被广泛引用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三模式。

受芝加哥学派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城市地理研究转向实地考察,观察城市实际景观,研究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热衷于划分城市内部的功能区和城市的吸引范围。同时地理学对城市体系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克里斯塔勒(W.Christller)的中心地学说。克氏于1933年发表了《南德的中心地》一书,首先揭示了城市规模等级、空间分布、职能层次规律,对城市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作了深入的研究。

1950年以前的城市地理研究有两大特点:第一,把物质环境的约束条件看成城市命运的决定因素;第二,对城市作形态上的研究,忽视成因的动态分析。此时,虽已初步奠定了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出现了一些理论,但城市地理学尚未完全成为独立的分支学科。城市地理研究系统地、大规模地开展是在战后,尤其是1950年以后的事。
  本文标题: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chengshi/2519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chengshi/25193.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