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环境保护概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环境保护概论 > 环境污染的特征(3)

环境污染的特征(3)

时间:2010-01-29 03:28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用传统毒理学的观点对环境评价时,只有当污染物对机体的作用形式为单独作用时,才能用最高允许浓度来评价;而相加或相乘作用的污染物不能单独的用最高允许浓度来评价时,必须考虑它们之间的联合作用。

   2.生态毒理学评价

  环境污染使生态系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某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地影响了某些生物种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繁殖,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类。因此只从传统毒理学的角度来认识污染物的危害是不够的。如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富集,致癌物通过生物体的转化代谢后具有致癌活性等,均需从生态毒理学角度加以研究。生态毒理学的研究范围很广,凡是直接有害于各类生物,从而间接地有害于人类生存的污染物的各种效应都包括在内。其研究手段也较复杂,除环境监测外还涉及到生化、病理生理、病理解剖等方面的研究手段。

  列举下列事实,说明生态毒理学的研究对象。

   1)污染可减少食物来源。如大量的鱼类和牲畜被杀死或毒化;危害对农作物有益的生物——蜜蜂、蚯蚓等使农业减产;某些污染物或其转化物使食物链中某些环节受毒而影响或丧失食用价值,有机氯农药或重金属进入牛乳、蛋品、肉类、粮食、蔬菜、水果等均为此例。

   2)病源菌可对抗菌素产生抗性,对人类有潜在危险。如动物体内的菌体因饲料填加剂而产生对抗菌素的抗性。这种菌体不仅可通过食物链,也可通过细胞间的质体转移(动物排泄物作为引线)进入人体而致病。

   3)污染物可减少纺织工业、森林工业、皮毛种类等原料材料、可影响人类的穿用。因森林破坏发生严重的气候变化和侵蚀,甚至沙漠化,也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

   4)污染可使人类所希望保持的生态系统得以连续存活下去的关键性物种减少,甚至丧失。如分解者的种类,特别是土壤动物群和调节土壤枯枝落叶分解和消化作用的微生物群的减少或丧失。

   5)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能被扰乱,或影响有美学和文化价值的物种的生存,从而影响人类的审美和娱乐上的兴趣,使整个生活质量下降。

  从生态毒理学的观点评价环境时,不仅要考虑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含量及其变化情况,而且要包括环境中的人群健康,动植物生长受害的情况,以及建筑、材料、物品的腐蚀情况等。

  由此可以看出,环境监测工作者在致力于环境监测的采样手段、分析方法研究的同时,还需要密切注视环境污染影响的动态变化,并将监测数据与周围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环境作出合理的评价,提出相应的对策。

   3.二次污染的作用

  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比原来毒性更强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和生物,称为二次污染。世界上发生的“八大公害事件”大多是二次污染造成的。如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的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均属此例。

  通常,排放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等气体有害物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氮、氧和水蒸气发生大气化学反应,不仅能够生成毒性更强的二次污染气体,还能生成粒径在0.01-0.1微米的二次微粒物——硫酸盐、硝酸盐、碳氢化合物等。这些微粒物携带多种有害气体,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肺部,其危害较一次微粒物更大。

  因此,在评价污染物的毒性及危害时,不仅考虑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同时要研究二次污染作用及其危害。在人口集中,地处河谷、盆地,依山傍水的城市和工矿区,由于地形的影响,那里的大气扩散稀释比较困难,污染物易于集聚,当遇到特殊天气条件时,有可能发生二次污染。譬如,炎热的夏季,在阳光充足、气候干燥、风速较小的中午,一些交通繁忙的街区或石油化工企业所在地的上空有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在寒冬,湿度较大、静风或风速较小的清晨,一些煤烟排放量大而且集中的居住区有可能出现硫酸烟雾等。由于引起二次污染的环境因素很多,其作用又是错综复杂的,所以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本文标题:环境污染的特征(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baogai/1082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baogai/10823.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欢迎你对环境污染的特征(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环境污染的特征(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