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震科普
当前位置: > 地理科普 > 地震科普 > 防震减灾知识之九--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方针与三大工作体系(2)

防震减灾知识之九--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方针与三大工作体系(2)

时间:2014-11-07 08:47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多学科综合观测在地震监测预报体系里,地震监测又是地震预报的基础。以测震、形变(包括水平与垂直形变、应变、重力)、地下流体(包括物理动态和化学动态)和地震电磁(包括地电、地磁和地震电磁扰动)为主的多学科综合观测是地震监测的主要内容。

  测震台网以检测地震波,测定每一次地震的基本参数为基本任务。测定了每一次地震的运动学与震源力学参数,就可以了解大大小小地震的时空变化,以及由地震波反映的震源区的应力状态及传播途径上介质性质的变化。

  测震台网的每一个地震台都设置检测地震波的地震计。图9-1是某一个地震台的台基上放置的观测三个分向:东西向、南北向与垂直向的地震计。简单地说,某分向的地震计就是用弹簧片支起一个只能在该方向振动的摆,摆的端部有一个设置在磁钢中的线圈。当地震波传播到此处,该摆的振动反映了台基地面运动在这个方向上的分量。摆的振动使端部的线圈切割磁力线,在线圈里产生电信号。过去的地震仪将这样得到的电信号传送到记录器,再通过磁电转换成带笔头的线圈做振动。笔头的振动就可在记录滚筒上记下这个方向上的地震波。有了三个方向的分量就能合成地震波总的运动。由于记录的是地震波形,它是一种地震波的模拟记录。图9-2是当年西昌遥测台网记录中心的笔式(墨水)模拟记录器。也有其他方式的模拟记录地震仪。如在电流计吊丝上粘小镜片通过光的反射在照相纸上记录地震波形的光学模拟记录。经“十五”计划的努力,我国地震台网已经数字化了。在野外各地震台还是设置地震计,只是往记录中心传送的不再是模拟量,而是经数字采集,将数字化地震波资料直接送进计算机,而且频带比以前更宽了,动态范围更大了。

      

  图9-1 某地震台放在地坑里水泥墩子上的三分向地震计

   

   

  图9-2 西昌遥测台网记录中心过去用的模拟记录器

  地形变测量大体可分定点观测和流动观测两大类。前一类建设台站,把仪器设置在恒温条件较好的房子、洞子或井孔里。例如,图9-3就是一个四川攀枝花南山地震台在山体平洞里安装的水管倾斜仪(右)和石英伸缩仪(左)的照片。按照连通管原理,当地面倾斜,水管倾斜仪两端主体里的液面会相对本体发生变化。当然,现代化水管倾斜仪不必去读管壁刻度,因为这样既麻烦,又不精确。而是通过反映浮子升降的磁传感器把液面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早年用自动平衡记录仪做模拟记录,现在也已数字化直接输入计算机分析处理。石英伸缩仪采用热胀系数很小的石英管材料为基准尺,一端固定,另一端为活动端。当地面出现水平位移,活动端相对固定端伸长或缩短,与其相连的传感器就会把形变量转换成电信号,传给记录器。“九五”以前,我国地形变台站较多地使用不同类型的石英管伸缩仪,“九五”以后已为铟瓦棒伸缩仪取代,原理是一样的。而且,现在各类形变仪器也都数字化了。后一类设置固定桩基,观测人员携带测量仪器,流动观测。比较不同桩基的高差,研究相互间的垂直运动,分析不同桩基间距离的变化,讨论它们之间的水平运动。这实际是应用大地测量中的水准测量和基线测量方法做地震监测。与大家常在建设工地上看到测绘情景是相似的,只是为地震预报服务的测量精度要求比工程测量高得多。考虑到强震活动往往与活断层有密切关系,地震界也常沿重要活动断裂带布设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观测。近年,又将全球定位系统GPS用于地震形变监测。其基本原理是,当地面上某处的接收装置收到3个或更多的卫星信息,由于卫星位置与电磁波速度是可以精确知道的,那就可以精确测定接收装置所在的位置(图
  本文标题:防震减灾知识之九--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方针与三大工作体系(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kp/dizhen/6149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kp/dizhen/61492.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防震减灾知识之九--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方针与三大工作体系(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防震减灾知识之九--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方针与三大工作体系(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