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教学设计 >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时间:2014-02-28 13:18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一、课标要求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分析这条标准,其中包含了以下一些具体要求:
 
1.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
2.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3.学生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二、本节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从时空两个角度阐述人口的发展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其中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基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进一步具体化。
对于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教师应使学生明确人口的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基数的关系,以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并通过人口曲线图及统计图来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特点。该部分内容还要求学生探讨影响人口自然增长产生时空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并可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在分析每一类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过程中,注意联系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等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进而综合分析区域发展与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
正确引导学生分析本节的地理图表、活动及案例是学好本节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     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     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  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  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由世界第60亿人口及我国第13亿人口的诞生引入,来说明人口的数量变化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一)人口的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
 
1.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人口基数以及自然增长率决定,而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
  本文标题: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sheji/5632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sheji/5632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