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掌握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的运动特点和天气特点,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台风、伏旱等天气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附:学案
1.运用图、文资料,掌握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的运动特点和天气特点,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台风、伏旱等天气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圈环流,同学们说说在0°、30°、60°90°分别形成什么气压带?气流运动的方向是怎样的?形成的天气特点是什么呢? 结论:低压控制下,气流上升易产生阴雨天气; 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易产生晴朗天气。 7、8月份,长江流域的天气往往是艳阳高照,天气晴热,又称“伏旱”,它是由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呢?还有夏秋季节的台风,又是由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 下面我们将学习一种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 |
学生通过思考,回顾所学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设疑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
1.基本气压类型 |
读课本图2.21结合课本理解以下概念 并在图中找出: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鞍形气压场。 教师总结 |
学生读书,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
2.低压与气旋 |
动画演示北半球气旋运动 教师讲解 绘制南北半球低气压的闭合等压线图,画出水平方向的气流运动,近地面由于气流从四面八方流入中心,使气旋中心的空气被迫上升,气温降低,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结论:气旋过境时,云量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 |
学生观看,增加感性认识。 学生在老师讲解并绘制示意图的过程中理解其选的形成过程及对天气的影响。 |
分组讨论 |
阅读教材案例“台风及其危害”,讨论以下问题: (1)什么是台风? (2)台风与飓风的关系是什么? (3)台风的主要分布地区? (4)台风带来什么灾害? 小结转承 台风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往往形成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带来巨大灾害,但是也应该辩证地看到,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也提供了淡水资源。 |
学生阅读教材,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
落实基本知识 |
2.气旋(低气压) (1)中心气压低──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 a.北半球逆时针辐合。 b.南半球顺时针辐合。 (2)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 如:我国夏秋季节的台风。 |
学生落实,记笔记 |
3.高压与反气旋 |
转承提问:如果中心为高气压,思考气流运动的特点又会是怎样的呢?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绘制示意图。 高压指气压分布中心,反气旋是指气流的运动,反气旋总是伴随高压出现。 提问:在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呢? 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示意气流的垂直运动方向及产生的天气现象。 小结:反气旋的气流向外流出后,高层的空气就自上而下补充,形成下沉气流。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反气旋控制的天气以晴朗为主。 |
学生回答问题,通过观看反气旋示意图,了解反气旋的形成过程。 学生思考回答 |
落实基本知识 |
3.反气旋(高气压) (1)中心气压高──气流由中心向外流出 a.北半球顺时针辐散 b.南半球逆时针辐散 (2)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如:我国夏季的伏旱和冬季的干冷风。 |
学生落实,记笔记 |
学法指导 |
气旋、反气旋判断方法──左右手定则: 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 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 |
学生 学习、演示 |
4. 锋面气旋(北半球为例) |
由于地面气旋往往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所以称为锋面气旋。 利用多媒体ppt逐步讲解锋面气旋的形成过程 |
学生思考、学习 |
练习巩固 |
练习1.读图回答问题 (1)该天气系统位于 半球。 (2)该天气系统位于 气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看属于 。 (3)甲地目前在 气团控制下,不久将经历 过境的天气过程。 (4)A、B、C、D四个区域中,可能出现降水的区域是______。 2.在学案中填写气旋、反气旋比较表 |
学生做练习,落实 |
附:学案
气流气压 | 气旋 | 反气旋 | |
气压状况 | |||
平气流 | 北半球 | ||
南半球 | |||
中心垂直气流 | |||
天气状况 | |||
我国典型的天气 |
本文标题: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一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sheji/5629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sheji/56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