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跨省区域 长江沿江地带教学设计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区主要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正确认识区域环境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
2.学会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认识到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治洪涝灾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了解本区环境保护的有关方法、措施和法律法规等等,
3.通过具体的事例认识到人类的进步与环境问题的矛盾,学会分析本区越来越频繁的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
4. 培养正确的环境观、正确的人地关系等。
【教学重点】
1.学生正确的环境观的培养;
2.正确分析本区主要的环境问题;
3.初步了解本区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急迫性。
【教学难点】
1.正确认识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正确认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等等
【教学准备】
资料片:98长江抗洪英雄事迹;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等;
资料:有关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等等。
课前准备:
1.分组:将班级按4—6人分为一组,准备课堂讨论、分析资料、参与课堂活动等工作。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长江上游地区环境破坏的图片资料;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历史上发生的洪涝灾害资料;我国淮河流域的环境破坏和治理的相关资料;酸雨的形成和在本区的分布、主要危害的图片资料等等。
3.教学演示平台,电脑、软件等
【教学设计】
1.由教师和学生针对课文中的知识提出需要讨论的相关的问题,由学生利用有关资料,通过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和意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发言,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2.教师就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考、借鉴;
3.就课文中提到的一些活动,进行分析、讨论,还可以就老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等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把握本节内容的课程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有关长江沿江地带的知识,主要了解的是本区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对区内外的辐射和推动作用等,主要是在了解对本区发展有意义、有利的方面,但我们在看到本区不断兴旺发展的同时,也一定要清醒地看到,正是在我们大规模的开发利用长江时,本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在不断地加剧,正在成为我们发展的一大障碍,下面,就让我们来正视一下有关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
新课:播放有关98年抗洪救灾的记录片,请学生重温当年的危险时刻。
教师:看了刚才的这段录像,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能谈谈吗?
学生:一些学生谈自己的看法。(略)
教师:那么,今天我们如何来正确地看待当年这场洪灾的原因呢?请同学来谈谈。
学生:发言(略)
教师:下面,请大家来全面地了解一下长江沿江地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诱发这些灾难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首先,请大家收集有关本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
学生:利用课文、资料、课件等收集有关问题。
教师:请大家总结。
学生:发言(略)
教师:大概可以总结为如下一些,
水土流失
河水污染
酸雨及大气污染(动画链接:酸雨)
严重的洪涝灾害等等。(视频链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
接下来请大家以课文中的活动为基础,提出在如何解决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请大家以小组讨论为主,分别就课文中提到的三个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提出自己认为比较重要而课文中没有提到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教师:请大家来交流自己的方案。
学生:发言(略)
教师总结:可以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制成课件,向学生展示。(略)
本课导学:(略)
提示和建议
没有这些资料片,可以用一些有关方面的新闻报道来向学生介绍,让他们重温这一段历史。
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教师自己也要收集一些相关课件向学生展示。
教师要将问题落实到具体的小组,由他们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方案,在班级进行交流。
由于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方案不局限某种或某些,教师在总结是要充分肯定学生中有价值的一些方法和方案,可以将其中好的方法和方案收集起来,作为学习和利用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二节 长江沿江地带
五、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本文标题:认识跨省区域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学设计(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sheji/4177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sheji/41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