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教学论文 > 如何运用中学地理课本(3)

如何运用中学地理课本(3)

时间:2013-07-21 21:58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1.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不便教学
例如,高中地理讲“太阳概况”时,教师应从太阳作为银河系两千多亿
颗恒星中一颗普通恒星的角度,提出太阳的一般特征:体积大,表面积大,
质量大,引力大,温度高,能发光,这样既能使前后节讲课内容更为连贯,
又能使学生掌握了一般恒星的共同特征。由于这些特征能反映所有恒星的共
同点,因此教师在讲完其中的“温度高,能发光”后,可将教材稍后的“太
阳能量的来源”内容,提前在这里介绍。这样做不仅可使教材内容更为集中,
而且可使恒星的一般特点更为突出,有利于学生掌握。另外,从日地距离较
近这一事实,可以阐明太阳对地球来说不是一般恒星的道理,而是地球所绕
转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正因为日地距离比较邻近,因此它是人们
唯一能直接看到其外部结构的恒星。这样就可过渡到下面讲“太阳的外部构
造”。

2.图文配合不紧
从现行教材看,课文与插图、地图的构成形式比较机械、呆板,且不少
地方出现图文脱节的现象。能否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灵活处理图文之间的
相互仿置,加强相互渗透呢?回答是肯定的。例如,高中地理关于“九大行
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一节,教师就最好将课文中平铺直叙式的表述形
式转变为下列形式:在介绍“运动三特征”时,可借助课本
12页“太阳系的
模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得出“同向性”的结论,然后提供一份九大行
星轨道偏心率和轨道对黄道倾角的数据表(关于偏心率和黄道面的概念可在
表下辅以简单说明),由学生自行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共面性”和“近
圆性”的结论。这样通过读图、分析数据,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思维力和空间想象力,从而变被动接受知识信息为主动探索知识信息,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文头绪太多,份量过重
现行地理教材总的说来,份量偏多,内容偏深。为此去年国家教委已将
《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对于在教学实践中,确实难以完
成的某些章节,教师可对有关内容稍加整理,并把某些次要内容适当加以精
简。例如,初中世界地理上册“世界的气候”一节,既有气压带、风带的知
识,又有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和成因概述,内容抽象,难教难学。
课文末尾还安排有“根据几个地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各是什么气候类
型”的练习。显然,要在两个课时内完成这样多的教学任务是很困难的,不
如将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类型辨别精简,留至各地区(或大洲)有关章节
中分别讲述,待全部气候类型讲完后,再来归纳、比较,然后再引导学生利
用图表、数据进行辨别。这样,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理论联系实际,学生
就比较容易接受,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负担。

4.作业单调、呆板
地理教材中的多数课外作业,题型单一,内容狭窄,不利于发展学生智
能。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适当进行补充或改编。

5.添补新资料
教师要经常留心搜集与地理教学有关的新资料,精选其中的一部分,作
为新教材,补充课本内容,使教材得到必要的更新与充实。例如,适当介绍
近年来地理科学中的新成果,及时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及国内外
的形势发展等。

(三)运用课本的过程,是教师对地理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地理教师要把现代先进的地理知识高效率地传
  本文标题:如何运用中学地理课本(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lunwen/5027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lunwen/50273.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地理教学论文:中学地理课本(1)
欢迎你对如何运用中学地理课本(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如何运用中学地理课本(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