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师难以讲清的教学点。其实质是学生与教材之间较为突出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往往成为教学活动的严重障碍,使学生在学习中“知难而退”,丧失信心,视学习为苦役,甚至产生
不学的念头!教学难点是一个相对的教学概念,同一教学内容,因学生的知
识基础、认识水平、思维能力的状况不同,有的易于接受,有的则感到难以
理解和掌握。但一般说,抽象性、综合性、灵活性强,分散性大的教材内容,
常常成为地理教学的难点。教学难点的“难”处不同,突破的方法也不同。
一、抽象性强的教学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只有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进而通过准确的
判断,和合乎逻辑的推理,方可认识事物间的本质联系,形成系统的科学原
理。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和隐蔽性、
无法被人直接感知。而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在感知过程中,事物的
真象、假象,反映事物的本质与非本质的现象,往往作为刺激信息,同时输
入人的头脑。科学的概念,是人们从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现象中,经过抽
象、归纳等思维过程而形成的,而反映事物非本质属性的现象,对人的认识
都起着干扰与破坏作用。所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是认识发生飞跃的关
键性环节。因此越是抽象的教学内容,往往成为教学上的难点。
突破这类教学难点,决不能用教师无私“奉献”和学生机械背诵概念定
义的方法,要强化对典型事物的感知过程和抽象、归纳过程,抓好“两去”
和“两存”这一关键性的认识环节。为此教师要研究:事物的真象、假象、
反映事物的本质与非本质的现象,某类事物的个性、共性各有哪些;制订观
察计划,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内容,安排观察顺序;去什么,存什么,
如何去,如何存,如何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用语言准确地表述概念
和原理;如何利用“变式”,检查学生对概念、原理认识的是否正确。如讲
解“天气”这一概念时,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让学生说出每天电视
台预报天气的内容;将天气预报内容进行如下分析:(1)空间范围的有限性,
(2)时间上的短暂性,(3)大气的某些物理性(温度、湿度、降水、风力
等);按上述三性表述“天气”这一概念;待讲完“气候”的概念后,将二
者进行比较;举出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天气”与“气候”两概念的正反实
例,启发学生辨认正误。
概念的本质属性越多,认识与掌握它的难度自然也就越大。如“太阳常
数”这个概念,是指在下列条件下,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1)日地平均距
离;(2)在大气的上界;(3)垂直光线;(4)一平方厘米;(5)一分钟
内。为了防止学生遗漏其中的任何条件,或无端增添其他条件,必须引导学
生充分认识每个条件,在形成概念中的作用。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到,科学概
念内涵的表述必须完整和准确。
由于地理事物存在空间的广阔性与演变时间的漫长性,和人视野的狭小
性与感知时间有限性的矛盾,决定了学生对许多地理事物(或现象)都无法直接感知,认识这样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自然也是十分困难的。突破这样的教
学难点,除了充分借助图象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外,还可进行形象化的比拟
和鲜明对比。即选取与新学事物有某种相似之处,而又为学生所熟悉的旧事
物来说明。从比较两事物的异同点的过程中,使学生想象出新学事物的形象,
本文标题:如何突破地理教学难点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lunwen/5027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lunwen/50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