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换角色,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也需要将教学的研究重心下移到学校。由此可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既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保障。
?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的一种活动。它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有利于教师及学校的专业发展。
第一节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含义
??一、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含义
?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教学研究发展的一种国际趋势。但对于我国的教育教学发展而言,它并不是一个全然新鲜的事物。在许多教学研究活动开展得好的学校,已经充分运用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形式,只是并未成为一种主流地位的研究方式。目前社会发展日趋民主化,教学研究也朝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方向发展,由此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既是必要的,也是符合研究发展趋势的。
? 所谓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中发现某个教学的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的方式解决问题。有人称之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教师)’”。“为了教学”是指研究的目的是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是指研究的题目是教学之内的,非教学之外的,研究发生在教室里的教学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研究现实的问题,而不是某种抽象的理论假设与思辨;“通过教学”是指问题研究与问题解决的过程都应由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进行,不是到教学之外寻求解决途径,也不是放弃问题由别人来帮助解决。
?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则是尊重研究者(中小学教师)的观点,以及从他们看世界的方式了解他们眼中的教学现实。从以校为本的研究者对具体实践进行描述和总结的角度,可以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理解为是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的对象,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探究、使用归纳分析资料、总结经验与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其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虽然是针对学校的实际问题展开和进行的,教师是研究主体,但它绝不是仅仅依靠本校内的力量,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还需要同伴合作和专业人员的引领。“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这三要素是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力量。其关系可用下图表示:从不同的逻辑出发点来思考和陈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可能会有多种含义。但各种言说都应突出“以校为本”的特征,应该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和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学校实际状况的研究活动。概言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包括三个基本理念。
? (一)学校是开展研究的基地
?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就是将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围绕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开展教学研究。一般而言,教学研究大多是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来承担的。这些研究人员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由于他们缺少对真实的学校教学问题的了解,课题的选择多是偏重于理论,研究的过程有预设、推断的印记。课题的实验、论证过程看上去完美无缺,也给中小学教师勾画了一个理想的蓝图及实施过程,可是研究没有针对学校具体的问题,因而实际意义不大。在推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中小学校是师生交往、构建知识的场所,也是教育意义生成的场所。因此,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重心,教学研究的问题缘于对学校教学实践问题的归纳和反思,而不是理论预设和逻辑推演。以学校为基地展开教学研究,可以针对具体的问题反思、研究,可以获得有利于解决具体问题的研究结论。它可以弥补以高校、科研机构为基地的教学研究不能关照具体情境的缺陷,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 强调学校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工作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一方面,学校内部的教学研究要立足于学校自身的真实教学问题,做到‘以校为本’,这种方式要在政策措施上加以鼓励和保护。另一方面,校外教学研究机构不仅要采用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还要更多地采用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倾听和反映学生、老师和校长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问题,学习和鼓励他们的首创精神和实践智慧。”
? (二)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 传统的教学研究是从校外专业研究者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把中小学教师看作被研究的对象。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强调教师是研究的主体,应该享有从事研究的权利和能力,同时要对研究负责。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从事具体教学实践的教师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新课程教学实践和从事教学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教学问题,研究教学问题,教学才可能更具有效性。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教学研究主要以问题解决和行动研究为主,可以避免象牙塔式的研究。
? 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首要是要澄清一些忽视教师研究的观念,将科研项目真正地交给教师,并在制度和政策上予以鼓励和支持。在有些学校,教学的研究项目往往是由学校里的“科研能人”乃至校外专家代劳,教学的研究寻求宏大的理论背景,研究可能越做越大,动辄就建构某种理论。这不仅让许多有心于教学研究的教师望尘莫及,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否定了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对教师的研究兴趣起到消极的作用。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提高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让教师积极、深入地研究教学实践问题。在此,校外教学研究机构也要帮助教师确立起研究意识和持续研究的动力。
? (三)以提高课程实施与教学实践的效果为理论旨趣
?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课程实施与教学实践的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校本教学研究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所有的教学研究都应该旨在改善学校的日常生活,改善教学的实践效果。教师应该意识到,开展教学研究与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生活不是互相独立的两件事,而是互相促进的。如果研究不能促进学校教学的改进,则是无效的研究。
?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改善教学实践是可能的,这是因为教学研究向教师回归,向实践回归,研究过程具有深切的实践关怀。“从研究的问题来源来看,中小学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于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需要;从研究的过程来看,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是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的,并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从研究的目的来看,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要进行反思性实践,即不仅以实践为研究的出发点,也要以实践为研究的归宿。实践性是中小学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特点,也因此使研究促进学校课程实施与教学实践成为可能。
? (四)合作互助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
?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强调教师是研究的主体,但不是说研究要以个体的形式进行,不排除与同事、校外专业研究人员的合作互助。教师集体间的同伴互助合作和合作文化是校本研究的灵魂。研究过程中发挥协作的团队性精神,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使教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要竭尽所能地从事研究,同时协助他人。教师之间可以开展对话,可以共享对教学的反思以及研究的经验,还可以进行深度地会谈。
? 校外专业人员的参与、引领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他们可以使教学研究具有可持续性。从事教育研究的专业人员和研究机构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理论积淀。中小学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与他们合作可以使校本教学研究获得更多的外部资源支持和智力支持,可以使研究过程的设计更为合理,同时可以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专业人员与作为研究主体的教师是平等、合作的关系,专业人员的指导就实质而言,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而不是对实践至上而下的优越性指导。
本文标题: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kegai/1342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kegai/13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