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2 文科和理科不同层次学生平均绘图数量统计平均绘图(幅)
|
说明:
“示”指示范性高中 “市”指市一级学校高中 |
把学生作文理分科统计,按示范性高中到市一级学校普通高中、重点班到普通班的排列顺序,把学生按学习能力由高到低的进行了排列,图2中显示:对于文科学生而言,学习能力高低与绘图变式量之间基本呈负相关的关系,从示范性高中重点班到市一级学校高中普通班,文科学生学习能力越低,要达到绘图学习A级认知水平所要经过的绘图变式训练的数量就越大。例如:按绘图总数30幅为计,示范性高中文科重点班学生平均绘图数量最小,只有16.1幅,普通班略高为16.7;市一级学校文科重点班学生平均绘图上升到18.1幅,而普通班学生最多,达到24.5幅。相对而言,理科学生在这方面的差别不大,市一级学校选读理科的学生,重点班和普通班达到绘图认知A级水平的学生,其平均绘图数量分别是22.5幅和22.7幅。
因此,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差异与绘图变式数量之间的关系,文、理科学生的情况是不尽相同的,总的老说,文科学生的相关性较大而理科学生的相关性较小。这种情况应与学生思维品质个性有关,理科学生理性推理能力较强,普通班和重点班学生在绘图变式量上没有多大区别也能达到同样的认知水平;选读文科的学生一般感性认知能力较强,绘图认知水平属于理性认识,是需要经过一定数量的感性认识才得以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学习能力较低的文科普通班学生,感知认识的数量越大,即绘图训练的变式量越大,才利于绘图作为程序性知识的形成,使绘图学习得以成为学习方法和策略之一。
四、研究结论
经过上述板图教学双编码策略实验研究所反映出的效度问题,以及绘图学习作为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问卷调查研究的初步结果,结合国内外对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等,对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提出以下的观点。
1.绘图作为陈述性知识学习方法的板图教学操作要点
地理教材一般具有文字系统和图像系统两大组成部分。过去的教材,特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传统32开地理教材,文字系统比较完整,逻辑关系表述清楚,学生可以根据文字系统所表述的知识逻辑关系,配合教师的讲解、图像系统的辅助理解等,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
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新课程地理教材,其特色是凸现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和方法。为避免学生在书中用“画杠杠”的方式划出重点词句、死记硬背等,新课程教材大量删减文字表述,很多本应由文字系统承担的知识表述转而仅仅由图像系统来承担,也就是说地理图像成了承载陈述性知识的重要载体,而原来教材中通过语言文字表述的知识理解过程转而由教材“活动”部分承担,体现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之中。
这种教材编写特色的转变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脱离教材的限制,但没有了基本知识原理的规范表述往往造成学生一知半解,特别对于学习基础薄弱和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反而增加。例如,图像本身是不能说明图中各符号(象元)所包含的地理信息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教师指引学生将图像中的“象元”与言语编码中的“词元”一一对应,因此,引导学生用双编码策略来学习图像所承载的陈述性知识,即对图像进行信息提取和加工,就显得很有教学的现实意义了。本课题研究中绘图学习双编码策略对学力较低的男生群体效度最高的研究结果也说明了这点。
本文标题:新课程高中地理板图教学新策略(6)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fangfa/5282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fangfa/52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