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人供奉的神灵,其种类和数量是很多的。有与农业相关联的“嘎吉日巴尔肯”(土地神)、“巴那吉音”(土地神),有与畜牧业息息相关的“吉雅其巴尔肯”(富畜神),也有与渔猎经济密切相关的“毕日给巴尔肯”(河神)、“白那查”(山神)和“巴特何巴尔肯”(猎神)。这些神灵的存在,不仅说明萨满教具有多神教的特点,而且也反映出达斡尔人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偶像崇拜等传统信仰。
发展现状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达斡尔族和东北各族人民一道彻底摆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役。1946年1月,莫力达瓦获得了解放,党和人民政府在当地建立了布西旗人民政权,达斡尔族人民和其他民族一起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同年3月,布西旗改称莫力达瓦旗。1947年,农业区进行了土地改革,牧区也实行牧场公有,放牧自由。在20世纪50年代,根据达斡尔族人民的愿望,先后在达斡尔族聚居区建立了卧牛吐(齐齐哈尔市郊)、瓜尔本设尔(新疆塔城县)等7个达斡尔民族区(乡)。据2003年统计,全国的达斡尔族乡(镇)有10个,即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塔拉达斡尔族乡、扎兰屯市达斡尔族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卧牛吐达斡尔族镇、莽格吐达斡尔族乡,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塔哈满族达斡尔族乡,黑河市爱辉区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孙吴县沿江达斡尔族满族乡,新疆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族乡。这些民族乡(镇)的建立,进一步保障了居住在散杂居地区达斡尔族的权益。特别是1958年8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进一步实现了达斡尔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从而揭开了达斡尔族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我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也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总面积为10386.68平方公里,下辖11镇6乡,共有220个行政村,841个自然屯。除达斡尔族外,旗内还居住着汉族、满族、蒙古族、鄂温克族、朝鲜族等十几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和睦共处的地方。为了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于1997年5月31日颁布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自治条例》,为达斡尔族人民更好地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充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法制环境。
按照中央政府政务院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有关规定,1952年7月,中共黑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在龙江县达斡尔族聚居的卧牛吐建立达斡尔族自治区。1956年9月,齐齐哈尔市政府决定,将原龙江县划过来的虎尔虎拉区、达呼店区、卧牛吐达斡尔族自治区以及榆树屯等4个农村区合并,成立县一级的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人民政府。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我国现有的五个城市民族区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达斡尔民族区。
新中国成立并在达斡尔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为了改变达斡尔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党和国家大力支援达斡尔地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达斡尔族人民也发扬了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达斡尔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达斡尔族人民生活大有改善。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达斡尔族的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业经济走上了“以粮为纲”的生产轨道,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不断增加。莫力达瓦旗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旗县,素有“大豆之乡”的美誉。1978年,全旗粮食总产量突破1亿斤。1983年被国家商业部确定为商品粮生产基地县。1985年,该旗在上交国家商品粮、大豆总产量和粮食商品化率三个方面名列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位。1989年,该旗又跨入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的行列。到2002年,莫力达瓦旗粮食总产量达到12.42亿斤,是1978年1.37亿斤的9.07倍,是1958年0.859亿斤的14.46倍,是1949年0.575亿斤的21.6倍。2005年,莫力达瓦旗生产粮食16.3亿斤,再创历史新高。黑龙江省的达斡尔族在农业产值、粮食产量和农民人均收入等方面也保持着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2005年,黑龙江省36个达斡尔族村的总播种面积达到36107公顷,其中种植粮食作物26881公顷,产粮113729吨;种植绿色特色经济作物6831公顷,产量为8729吨;实现农业收入17062万元,约占全年总收入的39.16%。
本文标题:达斡尔族详细资料(10)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428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