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汉族详细资料

汉族详细资料

时间:2013-01-30 17:28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汉族概况   

  在世界的东方、太平洋的西海岸,有一块古老的土地,她自西向东,地势逐渐降低,形成三大阶梯。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海拔多在4000-5000米,其上耸立多座海拔超出7000米的山峰,以珠穆朗玛峰为世界之最。第二级阶梯是从青藏高原的北缘与东缘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包括了若干高原和盆地,其中最著名的是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第三级阶梯是更东的低山丘陵、大平原以及大陆架,其中最著名的是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东南沿海丘陵和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这就是地理学上所称“中国大陆”,也是人们俗称的“中华大地”。在这块古老的中华大地上,生息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汉族。

    汉族的人口如果从其族源夏民族算起开始约有200余万人,历经夏、商、周三代,到战国盛时已有2000万人左右了。在汉族形成的两汉之时,汉族人口已达5000余万人,到唐代前期达到8000万至9000万人之间,到北宋大观年间达10441万余人(王育民《中国人口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11月版)。

    元代以后,在中国统一的大趋势下,汉族人口这个雪球越滚越大。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年)人口达1.5亿,(何炳棣著、葛剑雄译:《1368-1953年中国人口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62页)。及至清道光三十年(1851年)则达4亿以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其人口约6亿,到20世纪末已达10亿以上。在地域上则从黄河、长江流域向南发展到珠江流域抵台湾岛和海南岛,向东北发展到黑龙江流域,向西北发展到天山南北,向西南发展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

    汉族在全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据1990年的统计,全国10.39亿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92%,其中汉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江苏、浙江分别为99.77%、99.49%,而新疆、西藏则分别为37.58%和2.05%。

    汉族所用的汉语属汉藏语系。经过数千年的互动演化,现代汉语分为九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话、平话、晋语。

    语言学界传统认为现代汉语分为七大方言,近几年来不少学者认为广西的平话、山西的晋语应与其他七大方言并列。此外,有的学者还将闽方言分为闽南话和闽北话。这些方言有各自的分布通行地域,每个方言内部又可再分区划片,从而构成了汉语方言复杂,南北互不相通的语言状态。尽管如此,由于汉字的高度统一,对汉族具有强大的内聚作用,所以,我们似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汉字,就没有汉族。

    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

    历史上汉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后来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又有一些人开始信仰这些宗教。

    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汉族由于分布地区广大,其传统住房因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样式。居住在华北平原的汉族,其传统住住房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院落多为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居住在东北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与华北基本相似,区别在墙壁和屋顶,那里的住房一般都很厚实,主要是为了保暖;居住在陕北的汉族,则根据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为住房,窑洞不仅冬暖夏凉,而且不占耕地面积;居住在南方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以木建房为主,讲究飞檐重阁和律卯结构。由于南方各地习俗和自然条件不同,在住房建筑布局上也有差异。如丘陵山地的楼房依山而建,江浙水乡则注重前街后河,福建的土楼庞大而美观,苏州的楼阁小巧而秀丽。
  本文标题:汉族详细资料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431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431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地理备课资料:汉族详细资料(1)
欢迎你对汉族详细资料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汉族详细资料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