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黄土高原志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黄土高原志 > 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12)

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12)

时间:2013-03-03 22:20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本区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7.8~10.9℃,无霜期161~214天,年降水量401~528.9毫米,年平均风速1.3~2.5米/秒。
   本区人口密度大,耕垦指数很高,但产量很低,人民生活较为贫困。
   ②水土流失特征:本区因地形破碎,水土流失极为剧烈,一年侵蚀模数在20000吨/平方公里,窟野河下游一带在30000吨/平方公里以上,为黄土高原之冠。境内水蚀、重力侵蚀均很活跃,北部还有一定的风蚀,年侵蚀模数为1500~2000吨/平方公里,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地。
   Ⅱ2 丘陵沟壑极强度、强度水土流失区
   本区地处丘陵沟壑区中部,包括洛河上游、延河流域的延安、安塞、吴旗、宜川等县,面积9051平方公里。该区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100~1400米,地形特点为梁长峁大,梁峁相间,以梁为主。植被以灌丛和草本植物为主,西部有梢林零星分布,植被较好。土壤以黄绵土为主,沟壑密度4~6公里/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严重。年侵蚀模数大部分地区5000~10000吨/平方公里,北部超过10000吨/平方公里。延长、宜川等地为残原丘陵,沟道发育,年侵蚀模数2000~5000吨/平方公里。大部为极强度水土流失区。该区人口密度小,平均每平方公里44人,人均耕地9.7亩。
   Ⅱ3 梁峁原涧极强度、强度水土流失区
   本区位于丘陵区西北部,包括定边、靖边两县的南部,吴旗、志丹的北部。面积5606平方公里,占丘陵区总面积的13.26%。以白于山为中心,中部高,南北低,地势高耸,为洛河、延河、无定河及其支流大理河、芦河的发源地。海拔1400~1900米,相对高差100~300米。地形特点是梁涧相间,梁宽涧平,大部为破碎涧,冲沟发育,有些地方山高坡陡,梁涧较少,已形成梁状沟壑地形。区内土层深厚,  多为细沙黄绵土,  抗蚀性差。气候干燥寒冷, 无霜期短,平均气温8℃,年平均降水量400~500毫米。多大风。面蚀、沟蚀均剧烈,风蚀亦严重。年侵蚀模数15000~20000吨/平方公里。林木较少,但草被尚好。人口密度较小,平均每平方公里32人,人均耕地16.3亩。倒山轮种习惯严重,粮食产量低,畜牧业比重较大。
   Ⅱ4 丘陵沟壑次生林、微度水土流失区
   本区位于丘陵区的南部,为黄龙山、桥山山地一部。包括黄龙县全部和宜君、黄陵、洛川、富县、甘泉、延安、志丹、宜川、铜川郊区、耀县、旬邑等县的一部分,面积9736平方公里,占丘陵区总面积23.03%。
   该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类型。黄龙山一带年平均气温8.6℃,桥山一带为9℃,极端最高温度39℃,极端最低温度-23℃,>10℃的活动积温2100~3200℃,无霜期180天左右。年降水量600多毫米,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相对湿度60%以上。土壤为灰褐色森林土,由于长期耕种,侵蚀严重,普遍有黄土幼年土——黄墡土分布。东南部还有粘黑垆土分布。本区植被属落叶阔叶林带,天然植被良好,覆盖度达50%左右。地广人稀,土地较为肥沃,气候温湿多雨,适宜林木生长,草坡饲草资源广,发展畜牧业潜力很大。
  本文标题: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1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huangtu/4519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huangtu/4519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欢迎你对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1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1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