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黄土高原志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黄土高原志 > 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10)

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10)

时间:2013-03-03 22:20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区内地势平坦,沙丘连绵。出露于地表的中生代杂色砂页岩和新生代的松散沉积物,结构疏松,极易
风化吹蚀,这是形成沙地的物质基础。本区的地貌特征是沙丘广布,沙漠中零星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湖
盆滩地。全区海拔1000~1400米。
   本区地处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具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7.6~8.6℃,极端最高气
温38.9℃,极端最低温度-32.7℃,气温由东向西逐渐降低,且日较差大。> 10℃的活动积温2900~
3300℃,无霜期150~170天左右。年降水量350~450毫米,且由东向西逐渐减少,年际变率大,年内分
布不均,降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该三月降水占全年65~75%,其中8月份最多,占30~40%,
且多暴雨。本区风多风大,风向以西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2.2~3.0米/秒,西部大于东部。年平均
大风(>8级)8.5~20.6天,年平均沙暴日以定边、靖边最多,达19~20天,横山、榆林为11~12天,
神木约8天。
   本区属干旱草原植被带,但地带性植被很少,沙生植物占主要地位。除小块面积的土壤为栗钙土、
灰钙土外,大部分为风沙土。沙地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三种类型,中、东部多流动
性沙丘,西部和北部多半固定、固定沙丘。
   本区包括定边、靖边、横山、榆林、神木、府谷等县的长城内外部分,总人口46.77万人,其中农
业人口39.54万人。现有耕地251.3万亩,其中基本农田55.18万亩。本区人口稀少,人口密度平均每
平方公里24人。农牧业主要在湖盆滩地、河流沟道两岸和沙地边缘。农业生产占有一定的比重,但耕
作粗放,单产很低。林地503.6万亩,林业产值占31.9%。草地52.63万亩,牧荒地898万亩,畜牧业在
本区居有重要的地位,占农业总产值的20.5%,部分半农半牧乡村牧业生产产值占到40%以上。但因
乱垦滥牧和风沙危害,草原草场破坏退化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②水土流失特征:本区地势平坦、但风日多,风力强,植被稀少,所以风蚀和流沙运移堆积作用
明显。这里降雨入渗多,地表径流寡少,水蚀轻微。但风蚀严重,流沙的移动对农田危害很大,距沟
道河流较近的流沙被风吹入河道,成为黄河粗沙的来源地之一。西部地区内流湖盆滩地面积较大,植
被较好,加之降雨量少,风蚀为主,水蚀较轻,水蚀模数一般只有200~500吨/平方公里;中部和东
部流动沙地面积大,以风蚀为主,水蚀次之,河流较多,水蚀模数较大,一般为500~2000吨/平方公里。
   根据该区沙地特征和风蚀状况可进一步分为两个副区。
   Ⅰ1 风沙碱滩强度风蚀区
   本区位于定边县榆定公路以北,属内流区,面积3362.7平方公里,约占风沙区总面积的17.2%,
主要由内陆盆地及滩地组成。地面开阔平坦,土壤多为冲积、洪积沙土和风积沙土。中部低洼。为盐
碱盆地,有的成盐池。地下水丰富,埋藏浅,矿化度高,水质差,不宜灌溉和饮用。草灌植被较好,
利于放牧。但因近年来滥垦滥牧,植被破坏严重,沙化日益强烈。本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仅328毫
米,但蒸发强烈,年蒸发量达2000毫米以上。冬春多大风,最大风速达9级以上,风蚀严重,侵蚀模数
约200~500吨/平方公里。
   Ⅰ2 流动沙丘极强度风蚀区
   本区位于风沙区的中部和东部,西起靖边县的柠条梁,东至神木县城,包括靖边、横山、榆林、
神木北部,面积为16184平方公里,占风沙区总面积82.8%。这里地域辽阔,沙丘连绵,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链、格状沙丘和沙垄等各种沙丘交错分布。风大沙多,风蚀极其强烈。伴有水蚀。年侵蚀
  本文标题: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10)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huangtu/4519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huangtu/4519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欢迎你对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10)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10)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