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黄土高原志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黄土高原志 > 第二节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第二节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时间:2013-03-02 21:09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一、水土保持发展过程
 陕西黄土高原是建国以来最早开展水土保持的地区之一,从50年代初就已开始,其中几经反复,直到70年代以后,才逐步走上了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集中、连续治理的科学治理阶段,走过了由工程到生物,由治沟到治坡,从分散到集中,由点到面,由低级到高级的复杂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试验、示范、推广阶段
   建国初期,中央有关部门就开始进行包括水土保持在内的流域性查勘工作。1951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中游的泾、渭、洛、无定河等水土流失严重的支流进行了考察。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了黄河流域勘察队, 对全流域进行了全面调查,中游的水土流失是调查的重点项目之一。1955~
1958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地理、地质、土壤、植物、水文、气象、农业、水利、经济等专业的科技
人员一百余人,成立了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队,对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地区进行了综合考察,调查了
解水土流失隋况,摸索水失规律,总结、研究、制订治理措施。在搜集大量自然、社经、水土流失与
水土保持资料的基础上,编写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自然、农业、经济和水土保持地合理利用区划》
和《水土保持手册》。与此同时,还协助各地做水土保持规划,编绘了《丘陵沟壑区绥德韭园沟土壤
侵蚀示意图》、《水土保持综合措旋平面布置图》,《风沙区风力侵蚀示意图和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平
面布置图》等。在黄委会等单位的帮助指导下,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先从沟底打坝入手,逐渐开展起
来,坝建成不久坝地相继淤成并收到增产效果,鼓舞了干部群众的士气。同时,还开展了兴修坡式梯
田、地边埂、沟头防护、挖鱼磷坑、打旱并等水保工作。接着种树种草、引进优良牧草草木犀等生物
治理也开展起来。水土保持有了初步的发展,起到了试验、示范和推广作用。至此,干部群众对水土
保持的认识有所提高,思想上也得到一定的重视。
   第二阶段:以基本农田为主的阶段
   这一阶段,在大办水利的同时,逐步把水土保持工作引向以农田基本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阶段。水
土保持从治理规模、进度和技术都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但其中几经反复,出现了“三高”“三低”
过程。1958年,陕西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在“全党动员,全民动手”的口号下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当
时主要是大兵团作战,搞大会战,兴修水平梯田,打坝淤地,并开始采用定向爆破技术。1960~1962
年,由于自然灾害,国家处于暂时困难时期,水土保持出现了低潮,处于停滞状态。1963~1965年,
水土保持工作随着国民经济的转机出现了又一次高潮。这一时期水土保持的主要内容是以水利建设为
中心的基本农田建设,使水平梯田、水平埝地和水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在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
量、控制水土流失方面起了显著的作用。1966~1969年,水土保持出现了又一次低潮。1970~1976年,
在中央对延安“三变、五翻”指示鼓舞下,陕西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出现了第三次高潮。冬春大会战,
专业队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形成了“村村齐出动,沟沟摆战场”的新局面。有的地方还搞了人造小平
原。施工技术也大为提高,机械碾压、水坠、水枪冲土筑坝技术得到了使用和推广,加快了工程进度,
提高了施工质量。1976年~1978年,由于种种原因,水土保持进度缓慢,出现了第三次低潮。
   第三阶段:全面、综合治理阶段
   随着水土保持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以往的治理尽管下了不少功夫,花了不少钱,但是治
理成效不高,点上好面上差,其主要原因是措施分散,东沟打坝,西坡修田,既不集中,又不综合;
  本文标题:第二节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huangtu/4519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huangtu/4519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第二节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第二节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