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貌(9)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貌(9)

时间:2012-10-26 11:25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1196洪积扇  由暂时性流水堆积成的扇形地貌,又称为干三角洲。洪积扇由山口向山前倾斜,扇顶部坡度5°—10°,远离山口则为2°—6°,扇顶与边缘高差可达数百米。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里的河流多为间歇性洪流,有的虽为经常性水流,但其水量变幅较大,也具有山区洪流的性质。同时山地基岩机械风化作用激烈,提供了大量粗粒碎屑物。由于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分散形成许多支叉,因气候干旱,分散的水流更易蒸发和渗透,于是水量大减,甚至消失因此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形成坡度较大的扇形堆积体。在扇体的边缘需有泉水出露,成为干旱区的绿洲。组成洪积扇的堆积物叫做洪积物,通常扇顶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分选较差,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物质逐渐变细,分选也较好,一般为沙、粉沙及亚粘土。

洪积扇沿山麓常造成一片,构成山前倾斜平原。

1197冲积扇  由经常性流水堆积的扇状地貌。山地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分成许多支叉,成扇形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堆积下来,易于使河流改道。随着支叉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了冲积扇。大的山地河流因侵蚀力强,出山口后,河床坡度变化不大,河流分汊不多,沉积物可带到较远的地方,形成伸延极广的冲积扇,向平原逐渐过渡,使冲积扇心坡度比较平缓。如黄河冲积扇西起孟津附近,向东延伸到鲁西的山前洼地,向东北推进到丘县、临清、聊城一带,向东南延至毫县、沈丘一带。扇顶的坡度为1/2000,扇缘的坡度降至1/6000。组成冲积扇的沉积物分选较好,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能力的减弱,堆积的物质逐渐变细,分选也较好,一般为沙,粉沙及亚粘土,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

在山麓地带往往分布着许多冲积扇、冲洪积扇和洪积扇,它们连成一片,形成山前平原。如太行山东麓的山前平原,由于地面有一定的坡度,地表水、地下水均很丰富,便于发展自流灌溉,成为主要农业区。

1198河漫滩  指河床两侧平水期露出水面,洪水期又能被水淹没的平坦谷底。河漫滩是河床长期侧向移动与河流周期性泛滥的产物,河漫滩表面平坦,仅有一些微小的起伏。随着河流侧向侵蚀的发展,河谷不断展宽,凸岸边滩不断展宽加高、增长,面积越来越大,形成了雏形河漫滩。洪水泛滥时,往往使河床宽度增大几倍,洪水到了滩上,由于水深变浅,流速减小,大量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了河漫滩。洪水在河漫滩上的流速,离河床越远愈小,使水流的挟沙力也随之降低,故在滩面上沉积的泥沙的平均厚度与粒径随之远离河床逐渐减小,因此在近岸处形成河岸沙堤。如果河床继续侧向转动,又可发展成新的河漫滩,河谷不断增宽,河漫滩不断扩大。

在山地区,河漫滩较窄,多为一些分选差的粗大砂砾组成,构成砂砾质漫滩。在平原区,河漫滩宽广,主要为粉沙、粘土构成的沙泥质漫滩。分析河漫滩的物质结构及微地貌,可以研究河床的演变历史。

河漫滩平原是冲积平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上的堆积物主要由沙、粉沙、粘土、亚粘土组成,在河间地带常有湖泊分布,因此在河漫滩上有时有湖泊相的沉积物。

1199冲积平原  河流挟带的泥沙因流速减缓堆积而成的平原,冲积平原一般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面积广阔。它可以由一条河流形成,也可以由几条河流共同形成。如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长江及支流共同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大多处于新构造的沉降带,在其表面堆积了巨厚的第四纪沉积物,例如,华北平原上天津市内老西井钻井,发现有863.4米厚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

规模较大的冲积平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山前平原,属冲积一洪积型,为大冲积扇或洪积扇合并构成。二是河漫滩平原,又称泛滥平原,一般分布在河流中下游,主要为冲积物构成。三是三角洲平原,属于冲积—海积型,沉积物颗粒较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及大湖湖滨地带。

组成冲积平原的堆积物叫做冲积物。冲积物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冲积物沿河流纵向分布与河床坡度有关,从上游到下游冲积物的粒径减小。沿河流横向的分布与流速有关,由河流中部到岸边,流速越变越缓,沉积的颗粒也由粗变细,并形成明显的层理。

1200 三角洲  指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处,形成的尖顶朝向陆地,底边指向外海的三角形沉积体。它是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的情况下形成的。三角洲一般形成在含沙量较大的河口,波浪和海潮作用较弱的浅水区。在河口处,河水受潮流的顶托,流速减小,容易形成心滩和江心洲,使河流分汊。在河口口门处,因水流扩散,流速减缓,泥沙常堆积成浅滩(由于横阻河口,故名拦门沙),成为河口区航运的主要障碍。同时,近岸的海流也把挟带的泥沙在地势平缓的海岸附近沉积下来,使心滩、江心洲不断增多、扩大,它们合并以后就形成向海倾斜的水下三角洲。随着汊道的消长和心滩的进一步扩大使水下三角洲的前缘不断向海推进,而其后缘因滩地淤高,并覆盖上洪水泛滥堆积物,便形成水上三角洲。

三角洲有各种形状,这是由海岸的轮廓和波浪的作用造成的,在波浪作用较弱的河口区,河流分叉为几股同时入海,各汊流的泥沙堆积量均超过波浪的侵蚀量,泥沙沿各汊道堆积延伸,形成长条形大沙咀伸入海中,形成鸟足状三角洲,如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在弱潮多沙的情况下,河流入海处堆积的泥沙多,三角洲上河道变迁频繁,由于河口不断变迁,三角洲海岸交替向前推进,形成扇形三角洲,如黄河三角洲。在波浪作用较强的河口地区,河流以单股入海,或只有小规模的支汊,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主流出口处沉积量超过波浪的侵蚀量,使三角洲以主流为中心,呈尖型向外伸长,称尖形三角洲,如长江三角洲。

1201先成河  一条河流形成以后,如果在流域内发生局部的地壳上升运动,而河流下蚀速度又大于地壳上升的速度,所以河流仍能切穿上升部分,保持原来的流路。由于该河的发育早于隆起构造,故称先成河。先成河一般都具有深切峡谷形态,如黄河的青铜峡段。

1202逆向河  次成河进一步下蚀,在逆着岩层倾向的斜坡上,也发育一些河谷,它们多流入次成河谷。由于流向与岩层倾斜方向相反,故称逆向河。

1203 迭置河  在一个构造较复杂的基岩面上覆盖有一定厚度的松散堆积物,河流原先在松散堆积物上流动,后因流域内地壳整体上升,河流不断下切,基本上还保持原来的流路切入基岩之中,这种与地质构造不相符合的河流,是继承了发育在松散堆积物上的古河流的位置刻蚀下来的,故称选置河。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貌(9)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72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728.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貌(9)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貌(9)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