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貌(15)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貌(15)

时间:2012-10-26 11:25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1280三角洲海岸  指由河口宽阔的三角洲形成的海岸。是一种河口海岸,详见“三角洲”

1281海蚀地貌  主要由波浪作用产生。由于波浪对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的撞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行研磨,以及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等,统称海蚀作用。海蚀多发生在基岩海岸。海蚀的程度与当地波浪的强度、海岸原始地形有关,组成海岸的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亦有重要影响。所形成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1282海蚀穴  指在海岸线附近出现的凹槽形海岸,海蚀作用首先发生在海面与陆地接触的地方,这是因为浪浪打击海岸主要集中在海平面附近。在有潮汐的海滨,一般是高潮面与陆地接触的地方。由于激浪的掏蚀或海水的溶蚀,使海岸形成了槽形凹穴,断断续续沿海岸线呈带状分布,因此古海蚀穴可以做为古海岸线高度的标志。

当波浪从两侧打击突出的岬角时,可在其两侧形成海蚀洞,洞扩大之后可互相贯通,形成海蚀拱桥,拱桥顶板崩坍可形成海蚀柱,有时海蚀柱也可能是原坚硬岩体的残余。

1283海蚀拱桥  见海蚀穴

1284海蚀柱  见海蚀穴

1285海蚀崖  海蚀穴被拍岸浪不断冲蚀扩大,使凹槽以上的岩石悬空,波浪继续作用,使悬空岩石崩坠,促使海岸步步后退,而成为陡壁,形成了悬崖状海岸叫做海蚀崖。海蚀崖常沿岩石的断层面和节理面发育。在其坡脚下常堆积有崩坠下来的岩块,这些岩块如果不被波浪搬走,海蚀崖的坡脚将受到保护而不再后退。

1286海蚀台  在海蚀崖前形成的一片平坦而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称为海蚀台。海蚀台的形成是通过波浪冲掏岸壁,形成海蚀穴,悬空的崖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新的冲掏和崩塌又重新发生,这种过程不断进行,直到海蚀台在其宽度增大到波浪的冲蚀作用不能达到时,就停止发展。假如海岸上升(或海面下降),海蚀台上升,就形成海蚀阶地。

1287海积地貌  进入海岸带的松散物质,在波浪推动下移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堆积起来的各种地形称海积地貌。其类型有水下堆积阶地、海滩、泻湖、水下沙坝等。

1288海滩  一种海积地貌。海滩是激浪带的堆积体,它是激浪流作用的产物。在平缓的海岸有着广泛的发育。海滩有两种:(1)形成于海蚀崖前,或在过去大浪形成的海滩斜坡上,或者在人工建筑物的坡脚。这种海滩是在海滩上部边缘没有激浪流充分活动的空间的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剖面形态成凹形曲线。(2)往往是由数条顺海岸线方向延伸的滨岸堤所组成,滨岸堤是在激浪流的进流上冲有充分空间的条件下形成的,所以剖面形态向上凸起。

1289水下沙堤  是一种大致与海岸平行成直线或弧形的水下堤状堆积物,有时为一条,多数情况下为两条,最多可达5—6条。当波浪进到浅水以后,由于与海底的摩擦增加,在相当于两个波高的水深处,波浪就发生部分破碎,形成卷波。然后,新的波浪又继续前进,又在相当于两个波高的水深处再发生破碎。如此继续下去,直到波浪完全破碎,形成击岸浪。当波浪破碎时,由于本身的能量都消耗了,就把原来携带的泥沙物质沉积下来,堆积成堤状堆积体。

1290沙嘴  由泥沙纵面移动形成的堆积地貌。当海岸线向陆转折时,由于海岸线与波射线交角的减小,而可能使容量减低,泥沙在岸线转折处首先堆积下来。由于波浪绕过海岸突出处的折射,泥沙将沿着大致与新岸线等深线平行的方向前进,即向岸偏离一定角度,这样,堆积体就从海岸突出处开始,在无另外因素干扰条件下,不断向前延伸,形成根部与岸相连,前端离岸愈来愈远向海突出的堆积地貌,这种地貌称沙咀。

1291澙湖  在浅水海域,被沙咀、沙堤或珊瑚礁围成的封闭,或半封闭状的湖泊。随着海岸的变迁,有的澙湖在高潮时仍与海水相通,如河北省昌黎县的七里海,有的已不能与海水相通;还有一些澙湖,由于长期与海水隔离,又经过较长时间的沉积作用后,原来的咸水因淡水的注入,逐渐转变为淡水湖,成为“海迹湖”,如我国的太湖、杭州西湖均属此类。

1292珊瑚礁海岸  有珊瑚礁分布的海岸。由于珊瑚生长条件的限制,珊瑚礁海岸主要分布在北纬30°—南纬25°之间的温暖海域。按其分布特征可分为岸礁、堡礁、环礁三种类型。按珊瑚生长状况可分为增长型、侵蚀型二种类型。增长型的海湾中,由于这里波浪作用较弱,水下坡度小,珊瑚大量繁殖。而侵蚀型的珊瑚海岸一般分布在突出的岬角或暴露的岸段,水下坡度较大,在强潮和击岸浪的作用下散布了许多珊瑚礁碎屑。各种类型的珊瑚礁海岸在我国均有分布。

1293红树林海岸  有红树林生长的海岸。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特有的盐生木本植物群丛,它主要生长在背风、浪小的潮间泥滩上,高潮时树冠漂荡在水面,蓊郁浓绿,景色独特。红树林生出大量的支柱根,呼吸根,这些根系有减低风浪,减小潮流流速的作用,使泥沙沉积下来,促使海岸的发展。我国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台湾、福建四省区沿海港湾、河口及其他较隐蔽的地段。为了促进海滩的增长,我国浙江南部沿海已成功地引种红树,达到护滩促淤的作用。

1294风成地貌  由风力对地表的作用而形成的地貌。风力是塑造风成地貌的主要动力。但由于地面各种条件的差异,风力所起的作用就有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地面的物质组成,植被和水分状态的差异,对风蚀地貌的形成和分布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在基岩组成的地面,岩石的裂隙发育为风力等作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风向与构造方向相近的情况下,形成与风向大致平行的风蚀地貌。岩性的不同,引起差别吹蚀,常常发育蘑菇石。地表物质粗细与风成地貌的关系很大。在内陆盆地外围的山前地带,多为岩漠。从山麓至盆地内部,地表组成物质一般由粗变细,各种荒漠依次分布,在盆地中部风蚀洼地和雅丹都较发育。而在水源丰富的地区,植被茂密,风力受阻,风蚀微弱,很少形成沙丘。风沙流中含沙量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沙源的贫富,在沙源丰富的地区,加之风力很强,可以形成巨大的、密集的风积地貌。沙丘的分布和移动主要决定于风向和风速。风成地貌在干旱地区十分发育,在沙质海岸、湖岸、河岸等处也有小规模的分布。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貌(15)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72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728.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貌(15)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貌(15)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