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貌(13)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貌(13)

时间:2012-10-26 11:25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1237冰川悬谷  在支冰川注入主冰川的汇合处,常在谷肩上出现悬谷。这是由于支冰川厚度比主冰川小,侵蚀力弱,底床坡度也较小,冰川退却以后支谷就成为悬谷。我国西部许多山地的悬谷高出主冰川谷达百余米至数百米。

1238峡湾  是冰川槽谷的一种特殊形式。大陆冰流或岛屿冰盖入海常形成许多峡湾,它是过去溢出冰川的通道。溢出冰流有较高的流速,因而有强大的侵蚀力。由于冰川很厚,入海尚未漂浮之前仍然侵蚀冰床,形成冰盆和岩槛相交替的纵剖面,峡湾入海终端常为高的岩槛,它和后方的冰盆高差由数百米到上千米。峡湾常常深入陆地,狭窄弯曲,形成狭长港道。两岸陡峭,海水很深。世界上最深的峡湾在南美巴塔哥尼亚海深达1288米。世界上最长的峡湾在挪威海岸,长达220公里。

1239冰川擦痕  是保存在冰碛石表面和冰川槽谷两侧与底部的冰川磨擦痕迹。多呈丁字形,丁形擦痕的粗深一端多指向下游,细线一端指向上游。它是由冰川挟带的块石在运动时相互磨擦或与冰川槽谷基岩磨擦而成。擦痕长数厘米至1米,深度一般数毫米。借助擦痕可以识别冰川运动的方向。

1240羊背石  也叫“羊额石”。一种冰蚀地貌。它是冰川底部的一种侵蚀地形,由岩性坚硬的小丘被冰川磨削而成。形态上为一些石质小丘,远望如匍伏谷地的羊群,顶部浑圆,形似羊背。具有卵形的基部。长轴延伸的方向和冰川运动的方向一致。纵剖面前后不对称:迎冰坡一般较平缓和光滑;背冰坡较陡峻和粗糙。多数羊背石分布的地区,地面呈波状起伏。

1241冰碛地貌  冰碛物堆积的各种地形总称冰碛地貌。它是研究古冰川和恢复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主要的冰碛地貌有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鼓丘等。

冰碛丘陵是冰川消融后,原来的表碛、内碛、中碛都沉落到底碛之上,合称基碛。是大陆冰川地区分布最广的冰碛,多成片分布,低洼处沉积较厚,高地很薄,呈波状起伏,相对高度数十米到数百米,洼地往往积水成湖,又称冰碛湖。

侧碛堤是由侧碛堆积而成的,侧碛是冰舌两旁表碛不断由冰面滚落到冰川与山坡之间堆积起来的,有一部分则是山坡上的碎屑滚落到冰川边缘堆积而成的。冰川退缩后,在原山岳冰川两侧形成条状高地、即侧碛堤。

终碛堤由终碛堆积而成。终碛是冰舌末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即冰川活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逐渐堆积起来的。多呈半环状。大陆冰川的终碛堤比较低,高约30—50米,但可长达几百公里,弧形曲率小,山岳冰川的终碛堤比较高,可达数百米,但长度较小。

鼓丘是一种主要由冰碛物组成的流线形丘陵,通常高数十米、长数百米长轴与冰流方向平行,迎冰面陡而背冰面缓。

1242冰碛丘陵  见冰碛地貌

1243侧碛堤  见冰碛地貌

1244终碛堤  见冰碛地貌

1245鼓丘  见冰碛地貌

1246冰碛物  指冰川搬运和堆积的石块和碎屑物质。冰碛物主要通过刨蚀和挖蚀从冰床上获得物质,也可以通过雪崩,冰崩及山坡上的块体运动等带来大量碎屑物质。这些碎屑在冰川中被携带而下(又称运动冰碛),出露在冰川表面的叫表碛,夹在冰内的叫内碛,冰川底部的叫底碛,冰川边沿的叫侧碛,两支冰川会合后侧碛合并的冰碛叫中碛,冰川末端的叫终碛。冰碛物的主要特征是碎屑颗粒大小不一,泥、砾混杂,没有层理;砾石磨圆度不好,形状各异;砾石的一二个面上有时被磨成平滑面或具擦痕。冰碛物中还常夹有层理清楚的冰水沉积物,这是冰内冰融水活动的产物。冰碛物的组成主要是泥、沙、砾。在基岩为页岩、石灰岩的区域,冰碛物中富含粘土;而在花岗岩、石灰岩区域其组成则以砂、砾居多。研究冰碛物的分布和堆积状况,可以分析冰川进,退的活动情况,从而推断气候的变化。

1247运动冰碛  见冰碛物

1248表碛  见冰碛物

1249内碛  见冰碛物

1250底碛  见冰碛物

1251侧碛  见冰碛物

1252中碛  见冰碛物

1253终碛  见冰碛物

1254漂砾  形状和大小不一的冰碛石块,统称漂砾。漂砾的大小极其悬殊,有的只有拳头那么大,有的则有房子那么大。它可随冰川被搬到很远的地方,如斯堪的纳维亚的漂砾被搬到一千多公里以外的英国东部、波兰和俄罗斯平原。山岳冰川的搬运力也不小,喜马拉雅山有的漂砾直径达28米,重量可达万吨以上。冰川漂砾常常用做识别冰川活动的标志。

1255冰水堆积地貌  是冰融水将原来冰川搬运堆积的物质经过再搬运堆积而成,冰水堆积地貌因分布位置,物质结构和形态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冰水扇和冰水河谷、外冲平原、季候泥、冰砾阜和冰砾阜阶地、锅穴、蛇形丘等几类。冰川融水(又称冰水),可形成冰面河、冰下河、冰侧溪流及冰下湖,具有侵蚀和搬运力。大部分冰水最后都要经冰川前缘的冰下河流出去,形成冰前河流及冰前湖泊。在冰川的边沿特别是冰川的前缘,形成独特的冰川堆积地貌。冰川融水具有强烈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特征,其堆积物有层次,有分选。

1256冰水扇及外冲平原  冰下河道夹带大量沙砾从冰舌末端排出,在平原上展布,形成冰水冲积扇,许多冲积扇联合而成外冲平原,呈裙状包围着终碛堤。但在山谷中及山麓,冰水堆积物后来往往被流水切割,形成冰水阶地,可以有2—3级以上。在冰水冲积平原中,常有湖泊洼地分布,冰融水注入湖中,粗大的沙砾在入湖河口很快沉积,形成小型的冰湖三角洲。在湖中由于冰川融水的季节变化,而形成在湖底明显粗细相间成层的湖相沉积(又称季候泥)。

1257冻土地貌  在高纬地区及中纬度高山地区,如果处于较强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地温常处于0℃以下,降水少,大部又渗入土层中,不能积水成冰,而土层的上部常发生周期性的冻融,在冰劈、冻胀、融陷、融冻泥流(统称冻融作用)的作用下而产生的特殊地貌,称冻土地貌。

基岩经过剧烈的冻融崩解,产生一大片巨石角砾,就地堆积在平坦地面,称石海;若在重力作用下顺着湿润的碎屑垫面或多年冻土层顶发生整体运动,就形成石河。石河的运动速度很小,通常年运动速度2~0.2米运动的结果使岩块搬运到山麓堆积下来。

构造土是指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地表,因冻裂作用和冻融分选作用而形成网格式地面,每一单个网眼都呈近似对称的几何形态,如环状、多边形。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貌(1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72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728.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貌(1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貌(1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