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过自己的传统节日--家庭教育中传统文化节日的渗透
一、探究传统文化现状 分析文化内因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这就造成了很多孩子淡化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而热衷外来的一些节日。据一份问卷调查显示,在中国,大部分青少年都喜欢过西方国家的节日,如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这些节日在中国非常流行。反而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像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等节日却被我们一些青少年所淡化。就这个问题,我向我校六年级学生发放了一份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缺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
大部分孩子知道我们中国的几个传统节日,但是对于每个节日的来历却是一无所知,部分同学甚至连节日名称都搞不清楚。像中秋节,许多学生只知道中秋节是‘吃月饼’的节日,但是并不知道中秋节的真正由来,也不知道中秋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很多孩子表示,由于跟风的原因,大部分学生都是学着别人的样子过节日,因此比起这些传统文化节日,更青睐西方的节日。
2.崇洋媚外,热衷西方节日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孩子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地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的家长关注孩子学业成绩,缺少传统文化的节日教育,因此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节日的教育,迫在眉睫。那怎么样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节日呢?以下结合自己的做法来谈一谈。
二、开展传统节日活动 渗透传统文化
在家庭教育中,作为家长的我们通过各种手段来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节日的存在,并让孩子喜欢上自己的节日。
(一)听一听,了解节日的由来
作为一名家长,我们要告诉孩子的不仅仅是传统节日在哪一天,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节日的来历,这样才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怎么样让孩子懂得传统节日的来历呢?我们知道,孩子最喜欢听故事。通过家长讲故事,一个个有趣的传统节日传说就犹如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刻在了孩子的记忆中。
春节,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人们不管多忙都会赶回家和亲人团聚,大街小巷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吃完年夜晚,家家户户都放起来焰火,五彩缤纷的焰火在空中漂亮极了,孩子不时发出一阵阵惊叹声,这时我问孩子:“你知道春节为什么要放焰火吗?”“为什么呀?”“以前不叫焰火,而是叫爆竹,人们把竹子据成一小段一小段,丢进火堆里,就会发出爆炸声,用这个声音来驱赶闹事的年兽,从此人们就有了这样的风俗。”孩子听得入了迷,急着让我继续往下说。
这就是故事的魅力,在适当的时候渗透一些传统文化的故事给孩子,相信孩子会喜欢这个节日。这些有意思的故事可以从网上搜集,也可以通过一些书籍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二)尝一尝,品味节日的美味
美食总能吸引孩子的嘴巴,在节日那天吃着爸爸妈妈亲手给孩子做的美食,孩子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更深深记住了这些节日,甚至有机会和孩子一起动手做一做,更会让孩子感受到过节的快乐。
孩子吃着饺子、汤圆、年糕、粽子、月饼等传统文化节日的美食,听着有趣生动的传说故事,做着妙趣横生的游戏,在父母的带领下游玩各地的传统民俗,怎能不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