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卫生、中医工作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找准妇幼卫生和中医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的着力点和结合部,在切实解决影响妇女儿童和中医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促进我市妇幼卫生和中医事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一)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是解决妇女儿童健康问题。首先要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各区县要进一步加强对妇幼机构建设项目、“降消”项目的领导和组织管理,积极解决好项目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确保妇幼保健机构建设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加强“降消”项目和新农合、贫困救助等措施的衔接,切实解决好贫困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的实际困难,进一步降低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率;继续做好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的救助工作,逐步扩大住院分娩的贫困救助范围,管好、用好救助资金,做到应救必救,提高住院分娩率,内在有条件的区县启动农村孕产妇平产免费接生,引导孕产妇住院分娩;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转诊急救的“绿色通道”建设,提高危急重症孕产妇的救治水平,降低孕妇和婴儿死亡率;加快人才培训和引进,提高妇幼卫生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其次要控制出生人口缺陷。目前全市出生人口缺陷率为9.34‰,给市民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负担,各级政府和部门必须强化这项工作,全面落实孕前保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三级干预措施,切实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加快产前筛查和诊断服务网络建设,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工作,扩大覆盖面,有效控制出生人口缺陷,年内将启动婚前医学检查减免费用政策,切实提高婚检率。再次要抓好重点疾病防治。积极开展对艾滋病母婴传播、乳腺癌、宫颈癌等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重点疾病的防治工作;市总工会、妇联、卫生、计生等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将妇女病普查工作列入妇女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管理,采取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妇女病普查普治率。
(二)切实加强中医工作。一是抓好“龙头”建设。加快市中医院项目建设,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拓宽融资渠道,使其建设规模和服务功能能够适应建设中医强市的需要;各区县要着力培养“龙头”单位,争取各级各类项目,扶持县级中医院房屋改造和设备配置。各区县、各部门要抓好中医三级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县级中医医疗机构房屋改造建设项目,完成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今年农村、社区中医服务量要达到40%。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各区县要制定引进各级各类中医药人才的办法,狠抓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注重宣传名中医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品德,造就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名中医和学术领军人物。三是加强特色建设。各区县要积极打造重点中医专科和中医药服务示范性机构。针对中医临床重大疾病防治开展研究工作,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名医、名科、名院群体,为中医药特色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三)创新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建立稳定的妇幼卫生和中医工作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将妇幼卫生、中医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随着财力的增强,不断加大投入,同时落实妇幼卫生专项补助政策和中医发展优惠政策。二是探索建立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我市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使卫生服务在城乡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要切实改变城乡分割的工作思路,统筹考虑城乡妇幼卫生和中医工作资源分配和工作部署,加强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促进城市支援农村,逐步建立起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区域协调、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改革妇幼卫生和中医机构用人和分配制度。各级妇幼卫生和中医机构要积极推行全员聘用制,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和岗位绩效工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