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特征
1.本区位于武夷山、仙霞岭、会稽山一线以东的东南沿海地区,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为主,全境15.21万平方千米,东西宽仅300多千米的狭窄的土地上有二列平行的山脉纵贯全境,山地面积占51.78%,丘陵地占35.29%,平地仅占10.62%。有“东南山国”之称。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林地占63%、耕地占10.67%,园地2.3%、草地3.2%、水面2.4%。
2.本区东临东海,大部分地区,地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浙江境内则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又有一系列北东走向的山脉绵亘,冬季不利于极地大陆气团侵入,而对于从海上回流的变性较大的极地气团的进入则比较有利。故本区冬季常处于华南准静止锋的暧方,气温一般高于同纬度的江南丘陵山区,如温州一月平均气温7.5℃,而长沙仅4.6℃。全区一月平均气温5—10℃,大部分地区6—8℃。但在强冷空气南侵时,绝对最低气温仍可下降到-1.2—-10℃,少数地区可达-11℃以下,如缙云县即有-14℃的记录。但本区由于背山面海,受海洋影响,一月平均气温要比江南丘陵高0.5—1.3℃,具有暖冬现象,更宜于喜温作物的生长。本区平均气温≥10℃的持续期达230—300天,同期的积温4500—6700℃,作物年可二熟至三熟。
全区年降水量1300—2000毫米,总趋势由东南向西北递增,二列山脉东坡达1800毫米以上,其间的河谷盆地1500—1800毫米。金衢盆地与滨海地带,降水较少,一般为1300—1600毫米。和江南丘陵近似,本区也属春、夏雨型,3—6月降水量要占全年降水量的45—60%,8—9月受热带气旋和台风影响,降水亦较多,占10—16%。总计全年80%的降水集中于3—10月,雨期长达8个月。
3.丰富的水资源:受地形制约,本区河流短小,分属钱塘江、曹娥江、甬江、椒江、瓯江、闽江、九龙江、韩江等八个独流入海的水系,其中以闽江流域面积最大,占全区总面积的40%。全区水资源总量1538.48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5.65%(土地面积占全国1.58%),平均每平方千米土地面积拥有101.15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全区水能蕴藏量1400.47万千瓦,平均每平方千米土地面积上拥有92.07万千瓦。水能可开发量940.79万千瓦,平均每平方千米60.85千瓦,居亚热带东部各区之首。但是由于本区河流水量季节和年际变化都很大,年径流量最大和最小值相差2—4倍,如汀江(九龙江上游)杨家沱站最大年径流量为13.8亿立方米(1975年),最小年径流量仅3.29亿立方米(1963年),相差4.19倍。各河流75—80%的径流量集中于4—9月,枯水期10至翌年3月,只占20—25%,水量时程分配的不平衡性,使供电不稳定,限制了水力资源的开发。水量变化大,易产生水旱灾害。本区位处我国东部沿海受热带气旋和台风影响最频繁的岸段,夏秋季节风暴潮与江河上游下泻的洪水是本区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4.优越的水、热条件,为生物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本区成为华中东部地区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全区维管束植物192科,288属、10000多种,其中蕨类植物269种,裸子植物19种,被子植物1527种,古老孑遗植物和稀珍植物很多,其中有50多种已被国家列为二、三级重点保护植物,素有“东南植物宝库”之称。野生动物中,有兽类近百种,约占全国总种数的四分之一;鸟类近400种,占全国三分之一强;爬行动物73种,两栖动物33种。其中黄腹雉、华南虎、灵猫等12种珍奇动物亦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国家已在福建沙县莘口和武夷山等地分别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前者以保护格氏栲和米槠林为主的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主,后者位于建阳、崇安、光泽三县交界的大竹岚、挂墩一带,这是被国内外学者称为研究两栖和爬行动物“钥匙”的最佳地段。属于两栖动物的“角怪”(崇安髭蟾)、爬行动物的四脚泥鳅,都是世界罕见的古老珍奇动物。
在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中,最具优势的是森林资源和亚热带经济植物资源。本区森林资源的主要特点是(1)覆盖率较高:尽管原始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次生灌木林和宜林荒山比重增大,但全区有林地面积仍有960万顷,森林覆盖率为49%,位居全国各山区之前列;(2)林木生长周期短,生长量较大,年生长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活立木蓄量约4.31亿立方米,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潜力大。只是多年来由于不合理开发,采伐过量,森林结构失调。林龄结构中中、幼林比重过大。林种结构中,针叶林特别是纯针叶林比重过大(占刀71.58%),功能结构中,用材林比重大(83.22%),而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比重小,既影响森林经济效益的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也未能充分发挥。
5.独具优势的海洋资源。本区东频东海,浅海大陆架面积约为陆地的两倍多,位于大陆架的东海盆地是我国沿海大陆架最大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大陆架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有舟山、舟外、闽东、闽外四大渔场,据估测,仅闽东、闽外二渔场渔产资源赋存量年达46—50万吨。经济鱼类很多,以盛产大、小黄鱼、墨鱼著称。
北起奉化,南达闽东长乐,海岸线长达2836千米,占我国东部沿海海岸线总长的15.76%。沿岸海平面0米以上的滩涂22.5万公顷,0—-10米的浅水滩涂43.8万公顷,为滩涂围垦和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全区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有927个,总面积413.2平方千米。这些岛屿多分布于10—20米等深线以浅的海域和沿海港湾之中,为遮风挡浪、海水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本区海岸属基岩海岸,港湾众多,港宽水深,建港条件好,优良港口群集,著名的有象山湾港,海门港,瓯江口港,沙埕港,三都澳港,罗源港和马尾港等。
由于海岸曲折多湾,加上台湾海峡的束管效应,本区沿海海域风大浪高,潮差大,海流强,故海水动力资源潜力很大。此外,富含铁、稀有、稀土金属、锆石、金红石、钛以及石英砂等矿物的滨海砂矿也很丰富,开发潜力很大。
6.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据1985年底的资料统计,全区已探明储量的矿种达5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主要有非金属矿藏的明矾石、沸石、叶腊石、硅藻土、高岭土、萤石、澎润土、花岗石、石灰石、玻璃用石英砂,有色金属矿藏的铜、铅、锌、钨,稀有金属的铌、钽。煤、铁、锰等则比较贫乏,分布也比较局限。根据矿种组合特点,全区矿藏分布的总体规律是:(1)沿海以建材原料的非金属矿产品为主,如明矾石、叶腊石、花岗石、石英砂等;(2)中部地区以稀有、有色金属、化学原料矿产为特色,如建阳、龙岩、绍兴和金华等地的铜,台州、三明、建阳的铅、锌,三明、龙岩地区的锑,南平地区的铌、钽、镉矿;(3)西南地区是浙闽副区矿产资源配比程度最优的地区,这里有煤(龙岩、三明)、铁(龙岩、三明、建阳)、锰(龙岩、三明)等发展钢铁冶金工业所需要的主矿种,也有萤石(建阳)、重晶石(三明)等冶金辅助矿种,有色金属与石灰石、澎润土等建材原料也一应俱全,是区内建设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的最佳地区。
(二)区域开发方向
1.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林业是振兴山区经济的基础产业。根据本区森林资源特点,资源的开发宜以木材、林副产品为主,兼顾旅游、生态要求,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促进森林系统的良性循环,加速绿化宜林荒山,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49%提高到55%以上)。调整森林内部结构,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和薪炭林的用地比例应分别占林业用地的55%、18%、15%和12%。增加阔叶林的比重,阔叶林与针叶林用地比率要达到4:6或更高一些。严格控制采伐量,尽速消灭“森林赤字”,促使中、幼林得以顺利成长,使林龄结构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以提高森林材蓄积量,使闽西、闽北和浙东南的广大山区成为全国亚热带速生用材林的生产基地,广大丘陵地要大力发展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以保护水土,涵养水源,提高经济收益。
2.保护耕地,切实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区内粮食自给率。浙闽丘陵山区耕地少,人口多,耕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但本区农业生产基础较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冠于全国其它山区。今后要继续保持这一优势,切实保护耕地,增加投入,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大力改造中、低产田,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总产,提高区内粮食自给率。
3.充分开发水力资源,搞好能源建设。根据本区河流较小,水量虽丰但时程变化大的特点,水能开发要以流域为整体,上,下游结合,实行梯级开发,大、中、小电站并举,远近结合,逐步开发。
4.开发港口资源,发展海运事业。本区沿海优良港口多且多有河流与内陆山区相连系,要大力加以开发。港口建设要大、中、小并举,港口建设与发展内河运输并举,建成以海运和河运相结合的水陆运输体系。
5.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本区山海多姿,旅游资源丰富。开发的重点是:海滨度假,温泉疗养,体育竞技,海上游览,山水洞景游览,高山避暑,野生动物资源考察,探奇考古等。地区配置上可开发三个旅游区:(1)以温州为中心的浙东南旅游区;(2)以福州为中心的闽东北旅游区;(3)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西北旅游区。
本文标题:华中地区区域内部差异(5)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zi/2409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zi/24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