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气温与降水
一、气温
1.气温分布我国气温分布总的特点是北冷南热,平原暖高原冷。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从南海诸岛的25℃以上到黑龙江省北部约-5℃,南北相差达30℃以上。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影响,南部的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多在0℃以下,而北部的塔里木盆地等却多在5℃以上。与世界同纬度平均的年平均气温值比较,我国气温水平偏低。例如,世界50°N平均的年平均气温5.8℃,我国满洲里(49°34′N)年平均气温—14℃;40°N平均14.1℃,天津(39°06′N)12.2℃;30°N平均20.4℃,杭州(30°19′N)16.1;20°N平均25.3℃,海口(20°02′N)23.8℃。不过,由于我国东部是显著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温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所以年平均气温还不尽反映各地气候特性,有必要从各个季节(特别是冬季与夏季)的气温分布加以剖析。
1月是最冷月,可作为冬季气温的代表。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分布密集,纬度效应明显。黑龙江省最北部,1月气温低于-30℃,台湾南部和海南岛南部则在20℃以上,平均每向北跨1个纬度,1月气温降低1.5℃。我国冬季气温比全球同纬度其他地区更低。例如,世界50°N平均1月气温-7.2℃,而满洲里-23.9℃;40°N平均5.5℃,天津-4.2℃;30°N平均14.4℃,杭州3.6℃;20°N平均21.9℃,海口17.1℃。
1月平均0℃等温线,在东部大致和淮河、汉水上游平行,到成都西侧后穿过横断山脉至藏东南。我国大约3/4陆地气温在0℃以下。秦岭、淮河一线以北,阴山、燕山一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约在0—-12℃之间。天山、阴山一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约-10—-22℃。大兴安岭北部和阿尔泰山区可达-30℃,是我国冬温最低的地区。青藏高原因地势高峻,1月平均气温多在-10—24℃之间,1月平均8℃等温线几乎与南岭平行。长江流域大致在0—8℃之间。四川盆地因北有秦岭、大巴山阻挡,受寒潮影响较弱,气温偏高;长江中下游地区因地形开阔,是寒潮南下的通道,气温偏低。过了南岭,1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台湾和海南岛南部以及南海诸岛,1月平均气温20—26℃左右,是我国冬季最暖的地区。
4月,全国除大兴安岭北段、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和天山西部、青藏高原
部分地区外,气温在0℃以上。春季增温幅度大致是北方大于南方,内陆大于沿海。东北和西北,平均每月增温6—12℃,华北5—6℃,长江流域3—5℃,华南2—3℃。由于北方增温迅速,所以4月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气温差异减小,等温线密度变疏。从黑龙江北部到海南岛南部,平均纬度相差1度,气温相差0.6℃左右,比冬季明显减小。
全国大部分地区7月最热,少数地区的最热月有提早或推后的现象。例如,雅鲁藏布谷地、海南岛部分地区、云南省南部等地,最热月出现在雨季前的6月或5月;东部沿海的丹东、大连、烟台、青岛、舟山等地,因受海洋影响而使最热月出现在8月。但是,为了便于比较,仍以7月作为夏季的代表。
青藏高原、天山、大小兴安岭等地,7月平均气温低于20℃(藏北高原在10℃以下)。除此以外的全国广大地区,7月平均气温20—28℃,南北气温差异不大,东部地区平均跨1纬度,气温差0.2℃左右。淮河流域以南,基本上在28—30℃之间。全国著名的高温中心,是深居西北内陆的吐鲁番盆地,7月平均气温33℃,7月平均最高气温40℃以上,绝对最高气温47.8℃(1941.7.4),为全国最高气温纪录。四川盆地东南的长江谷地、云南省南部的元江谷地、长江中游的湖区等,也分别成为高温中心。与世界同纬度平均气温比较,我国7月平均气温偏高。例如,世界50°N,7月平均气温17.9℃,我国满洲里7月平均气温19.2℃,40°N,平均24.0℃,天津26.5℃;30°N,平均27.3℃,杭州28.7℃;20°N,平均28.0℃,海口28.4℃。
9月,北方冷空气开始增强,10月南下席卷全国。10月等温线与4月大体相似,大兴安岭、天山、青藏高原已出现月平均气温0℃以下。华北地区10月平均气温在6—16℃之间,秦岭、淮河至南岭区间多为16—22℃,南岭以南多在22—24℃之间。与4月等温线分布不同的是,4月海洋增温慢而使沿海等温线往南弯,10月陆地降温快而使沿海等温线往北翘。同时,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由于离冷空气源地较近,受冷空气影响早,加上空气干燥,地面散射较强,故秋温低于春温。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由于春季气旋活动频繁,云雨较多,增温较慢,而秋季则晴朗多云天气,秋高气爽,太阳辐射较强,故秋温高于春温。
2.气温年变化与四季划分我国由于冬季气温低,而夏季气温高,所以气温年较差大。这也是大陆性气候的一个重要标志。纬度较低的华南、云贵高原的年较差小,大致在10—20℃之间。愈向北,年较差愈大。长江中下游地区年较差约25℃,黄河中下游地区30℃左右,黑龙江和准噶尔盆地40℃以上。青藏高原因纬度较低,地势高耸,高原面积广大,接受太阳辐射较多,冬季不太寒冷,夏季又很温凉,气温年较差不大。例如,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气温年较差仅18—20℃,比纬度相当的东部地区的汉口(26.2℃)、南京(26.3℃)还要小。藏北高原年较差多在26℃以下,也比东部同纬度地区小。与世界同纬度平均年较差相比较,我国各地年较差偏大,例如,世界50°N,平均年较差25.1℃,我国满洲里年较差43.1℃;40°N,平均18.5℃,天津30.7℃;30°N,平均12.6℃,杭州25.1℃;20°N,平均6.1℃,海口11.3℃。
气候统计上,常把12、1、2月作为冬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但这种四季划分,与各地物候现象不完全一致。1934年,张宝堃用候平均气温10℃和22℃作为划分四季的标准。候平均气温10℃以下为冬季,22℃以上为夏季,介于10—22℃之间的时段为春季和秋季。这样划分出来的四季,与各地的物候现象大体相符。一年之中,候平均气温开始达到10℃的初春,正是越冬作物返青、春播作物开始播种之时;候平均气温下降到10℃以下,则是秋熟作物收割完毕,转入冬季。按这个标准,我国各地四季分配长短不一。大体是北方冬长夏短,南方冬短夏长。北温带基本上是长冬(8个月)无夏,春秋相连。热带地区是长夏无冬。藏北高原则是终年皆冬。中温带、南温带、亚热带等广大地区,一年中寒来暑往,四季分明。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和夏季各4个月,春季和秋季各2个月,四季分配较均匀(表3-3)。
本文标题:我国气温与降水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zi/2413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zi/24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