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自然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自然地理 > 我国地表水与地下水

我国地表水与地下水

时间:2011-01-29 21:17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四章 陆地水

第一节  地表水与地下水

一、河川径流

(一)水系和流域

在气候和地貌的制约下,我国水系的地域分布很不平衡。在夏季风所能到达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河网众多,水量丰富或比较丰富,绝大多数河流直接注入海洋,成为外流流域。不受或少受夏季风影响的区域,地表水贫乏,河网稀少,河川径流不能直接注入海洋,是为内陆流域。外流流域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64%,内陆流域约占36%。内、外流域的分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西麓,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日月山、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而止于西端的国境线。这条分界线大致和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相近。此线以东,除鄂尔多斯高原、松嫩平原及雅鲁藏布江南侧的羊卓雍湖等地区有小面积的封闭型的内陆流域外,河川径流均分别注入太平洋和印度洋,但以太平洋水系为主。此线以西,除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的喀拉海,属北冰洋水系外,其它河流均不能注入海洋而注入就近盆地,或潴水成湖,或消失在沙漠之中。

外流区河流的干流,大部分起源于三大阶梯隆起带上:

第一河源带是青藏高原的东南。发源于此的都是亚洲大陆的巨川大河,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怒江流入中南半岛称萨尔温江,经缅甸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澜沧江进入中南半岛后称湄公河,注入南海。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半岛后称为普拉马布特拉河,是恒河的重要支流。印度河的两条主要支流森格藏布(狮泉河)和朗钦藏布(象泉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西南。第二河源带为第二阶梯边缘隆起带,即大兴安岭,冀、晋山地和云贵高原一带。发源于此的河流有黑龙江、辽河、海河、淮河、西江等,也都是我国主要河流。第三河源带是长白山地、山东丘陵和东南沿海丘陵。发源于此的河流主要有图们江、鸭绿江、钱塘江、瓯江、闽江、九龙江、赣江以及珠江的另两条支流东江和北江。这些河流逼近海岸,流程短、落差大,水力资源比较丰富。

(二)径流分布

1.径流空间分布:我国河川年径流总量为27 115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84毫米。但地区差异很大。和大气降水分布规律近似,径流量的分布亦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递减。在同一地区内,山地地区,山地的迎风坡是径流相对高值区,平原、盆地地区,山地背风坡则是径流相对低值区。

根据径流深的大小来衡量河川径流量,可将全国划分为5个不同量级径流地带。

(1)丰水带  年降水量>1600mm,年径流深>900mm。包括广东、福建、台湾的大部,江西、湖南的山地,云南西南部和西藏的东南部。大致相当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与季雨林地带。

(2)多水带  年降水量800—1600mm,径流深200—900mm,包括广西、云南、贵州、四川以及秦岭、淮河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当于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3)过渡带  年降水量400—800mm,年径流深50—200mm。包括黄淮海平原,山西、陕西的大部,东北大部,四川西北部和西藏东部。相当于暖温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地带。

(4)少水带  年降水量200—400mm,径流深10—50mm。包括东北西部,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西部、北部以及西藏西部。相当于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地带。是我国主要牧区。

(5)缺水带  年降水量<200mm,径流深不足10mm,包括内蒙古西部和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三大盆地以及阿拉善沙漠区,相当于荒漠地带。

2.径流时程分配:我国河川径流丰富和比较丰富的地区,主要是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受季风环流影响,我国大气降水和河川径流在时程分配上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和不稳定性,年际和年内季节变化很大。

(1)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年际变化通常用径流变差系数(Cv)和实测最大与最小年平均径流的比值来表示。我国径流变差系数最大的地区是华北一带。华北平原的Cv值一般都大于1,最大可超过1.3。次高区为内蒙古中部、阴山北部地区,其Cv值一般也大于1,最大的亦可超过1.2。再次为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和西北的塔里木与准噶尔盆地地区。Cv值最小地区是常年处于西风带控制的新疆伊犁河流域。南方夏季风比较稳定的地区Cv值也较小,四川盆地西部Cv为0.2左右,西南大部分地区为0.3—0.4。而年降水量相对较少的四川盆地、南阳盆地和海南岛西部地区,Cv则比较大,可达0.6。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为0.6—0.8。

年径量最大与最小值能反映年径流量多年变化的幅度。年径流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与径流变差系数(Cv)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v大的北方诸河Km值也大,Cv值较小的南方诸河,Km值也比较小;集水面积较大的河流,其Km值亦较集水面积较小的河流为小;干流Km值比支流为小。

(2)年径流的季节分配我国河川径流季节分配很不均衡,具体表现在汛期出现的季节、延续时间以及汛期径流量集中的程度等方面。这些因素决定着径流资源可利用的程度和效益,也是进行径流调节的依据。影响径流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补给条件。在我国,大气降水是引起径流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东部季风气候区域,雨水补给占河川年径流总量的60—80%,甚至80—90%以上。西北地区,降水稀少, 雨水补给仅占70—80%,10—25%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以及碳酸盐岩广布的黔桂地区,则地下水补给的比率较大。但是,不管是地下水补给还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其径流量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为地下水的变化仍间接受制于大气降水;高山冰雪融水受制于气温,而气温又是有季节变化的,现选择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河流汛、枯期长短及其径流分配比率列于表4-2。

 

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季风的进退,地表河川汛期的长短,汛期出现的时间,各地有所不同,一般地说:

(1)秦岭淮河以南的华中、华南地区,自3—4月即开始进入汛期,9—10月出汛,汛期长达4—7个月,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60—90%,其中春雨特多的江南丘陵,3月即开始入汛,9月出汛。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东北地区,入汛晚(7月),出汛早(9月),汛期仅2—3个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45—60%上下。

(2)西南地区,包括青藏高原和华中华南西部地区,受高原季风环流影响,汛期7—9月,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60%上下。

(3)西北广大内陆干旱地区,汛期主要出现在气温较高的7、8两个月,只有受西风环流控制,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匀称的额尔齐斯河与伊犁河等,汛期可达3—4个月,径流量也只占年径流总量的50—60%。

总之,我国河川径流主要集中夏季半年,其中6—8月尤为集中。这三个月径流量在各地区年径流量中所占的比重:东北、华北地区45—60%,西北45—60%,华南和西南50—55%,华中东部地区35—50%。
  本文标题:我国地表水与地下水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zi/2413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zi/24136.html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
欢迎你对我国地表水与地下水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我国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