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自然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自然地理 > 东北地区区域内部差异

东北地区区域内部差异

时间:2011-01-29 15:0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二节  区域内部差异

东北地区纵横逾1000千米,南北气温差异和东西降水差异都较大,反映在景观特征上,自北而南纬度地带性的变化,从东到西干湿地带性的变化都很明显。根据生物气候因素,参照地形条件,可将本区划分为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东北东部山地和东北中部平原三个副区。

一、大兴安岭北部山地

大兴安岭山地,北起黑龙江畔,南止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全长约1200千米。长约800千米,宽200—300千米,是大兴安岭最宽阔的部分。平均海拔600—1000米,山峰多在1000米以上。组成岩石以海西花岗岩为主体,中央最高部分常为中生代石英粗面岩和安山岩所覆盖。由于岩性均匀,抵抗风化和侵蚀的力量比较一致,历经长期剥蚀,形成浑圆状山形。第三纪中期以来,沿着北北东向的构造线发生了挠曲和断裂,山地东侧陡峻,呈阶梯状向松嫩平原陡降。西侧倾斜和缓,逐渐向蒙古高原过渡。其主要支脉伊勒呼里山,由东西向构造控制,向东延伸约230千米与小兴安岭相接。本副区大致以≥10℃积温1700℃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段大兴安岭属寒温带明亮针叶林景观,南部为大兴安岭中部山地,属温带半湿润森林草原景观。

北段大兴安岭位于我国最北端,是我国的寒极。1月均温在-28℃左右,地面封冻达半年以上,并有多年冻土分布。绝对最低气温均在-48℃以下,最冷年份,仲夏也有降雪(漠河)。温暖时期甚短,7月均温在20℃左右。年降水虽仅350—500毫米,但由于气温低,蒸发弱,干燥度仍小于1.0。受地形影响,山地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较大,东侧降水多,气温较高。这里是我国唯一的寒温带落叶松林分布区,植物种类不多,特有种更少。较重要的特有高等植物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西伯利亚小蘖(Berberis sibirica)、鹿蹄柳(Salix pyrolaefolia var.)等。针叶林中,分布最广的是落叶松-杜鹃林。兴安落叶松,其特点是覆盖度大,组成较纯,成、过熟林占森林面积75%,幼林很少。此外,尚有小面积的樟子松、白桦和山杨等。本区土壤分布,从黑龙江上游漠河以西开始至呼玛之间,沿岸高阶地及丘陵顶部发育着与兴安落叶松-杜鹃林相应的山地寒棕壤。平坦的低阶地为潜育寒棕壤和草甸土。大兴安岭东侧,蒙古栎次生林和兴安白桦山杨林分布较广,发育着暗棕壤。山间谷地以及缓坡的下部,由于土壤水分增多和永冻层存在,形成潮湿的沼泽景观,多泥炭沼泽土。北段大兴安岭的自然条件适于林业的发展,是我国主要用材林基地之一。沿河低地及大兴安岭东南部地区,荒地资源较多,并有充足的水源和优良的草场,具有发展农牧业的自然条件。

本副区南部,即伊勒呼里山以南的大兴安岭中部山地,由于热量稍高,湿度较小,基本上属于温带半湿润森林草原与草原景观。但由于山地东坡较西坡湿润和随着山地垂直变化,植被和土壤分布各部位有明显不同。山前地带植被基本上属草原类型,组成以贝加尔针茅、鹅冠草、山丹、西伯利亚艾菊、野火球为主。由山麓草原向上至大兴安岭山地,东斜面均为森林草原,草本中杂生着各种灌木,阳坡和山顶常有小片蒙古栎、兴安白桦和兴安落叶松组成的森林。由森林草原往上,植被类型与大兴安岭北段类似,唯杨、桦比重较大,樟子松很少,郁闭度也大大减低。山地西坡为森林草原。在大兴安岭西斜面的三河地区,沿河岸可见稠李、春榆等落叶阔叶林。山地东西麓的草原区分布着黑钙土。向上为山地淋溶黑钙土带、山地灰色森林土暗棕壤带、山地寒棕壤带。大兴安中段山地草场面积广阔,畜牧业发达。三河地区为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山地上部应以发展林业为宜。

二、东北东部山地

本区北起黑龙江省的爱辉附近,南抵沈丹铁路线稍北,东抵国界,西邻东北中部平原。包括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三江平原,基本上属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景观。

本区山地海拔一般在500—1000米,三江平原海拔在50米左右。

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了本区地形基础。这次运动,长白山地除断裂并有花岗岩侵入外,尚有中性和酸性的火山岩喷发。小兴安岭主要表现为北北东向的断裂,三江平原为一陷落区,具有山间盆地性质。经过老第三纪的长期剥蚀,中生代运动中所形成的复杂地形形成准平原。喜马拉雅运动,长白山地有广泛的拗曲、断裂和玄武岩喷出,山地多次上升。新第三纪、第四纪以来的火山活动和多次玄武岩喷溢而使山地地形更加复杂化。更新世初,小兴安岭以地垒的形式上升成为山岭,而三江平原自第三纪以来,再度发生大规模凹陷,堆积作用不断进行,从而形成了低洼平原。

本区气候虽然比大兴安岭北部山地温和,但冬季气温仍然很低,寒冷时期也相当长。1月平均温为-14—-28℃。结冰期长达5—7个月,土壤冻结深度1—2.5米。小兴安岭还有岛状永冻层。河流冰冻4—6个月。稳定雪盖长达两个月以上。7月平均气温在20—240℃之间,无霜期120—140天。活动积温在2000—3000℃之间。本区距海较近,年降水量较多,长白山地东南侧可达1000毫米左右。丘陵谷地一般在500—750毫米。夏秋多云雾,加上森林植被茂密,因此本区是东北地区最湿润的区域。水系发达,径流丰富(年径流深300—700毫米)。

由于气候温湿,风化作用较为强烈,土层较厚,成土作用以粘化过程为主。山地多为暗棕壤,低地多白浆土、草甸土和沼泽土。一般呈微酸性。植物种类较前区为多,约2000种,其中一半为东亚特有种。针阔叶混交林是本副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针叶树种以红松、沙冷杉(Abies holo-phylla)占优势。此外还有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等。阔叶树以枫桦、糠椴、紫椴、色木、水曲柳、山杨、白桦、蒙古栎等为主,红松、枫桦在林中常占支配地位,处于林冠的最上层,成为混交林的代表相。

长白山区500米以下的谷地或盆地,主要为草甸植被,常生长各种杂草,种类繁多,称“五花草塘”。河漫滩、旧河道、牛轭湖等地,常有沼泽发育。

在混交林之上海拔较高的山地,则为暗针叶林,红皮云杉、沙冷杉、臭冷杉逐渐增多。暗针叶林之上,是岳桦疏林,再向上为山地苔原。

本副区由于地表结构的差异,在自然特征上以及改造利用方向上也有不同。
  本文标题:东北地区区域内部差异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zi/2409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zi/24098.html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东北地区区域内部差异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东北地区区域内部差异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