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黄土高原的地理特色
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它在地理上有许多如下显著的特色:
1.黄土广布、沟壑纵横、地形破碎
黄土高原是位于我国西部高山高原与东部丘陵平原之间的一个起伏不平和地面很破碎的高原。黄土高原全境几乎都被第四纪黄土所覆盖。
黄土是典型的风力沉积物,它是在第四纪几个间冰期内,由风力从西北内陆搬运的粉砂级以下的细颗粒物质沉降堆积形成的。最早形成的黄土距今已有240万年。
根据形成时期的早晚和岩性的不同,黄土剖面可划分为早更新世黄土(午城黄土)、中更新世黄土(离石黄土)、晚更新世黄土(马兰黄土)和全新世黄土(新黄土)等层面。第四纪黄土在我国分布极广,北起新疆和东北地区,南可达长江下游。但是,以黄河中上游黄土层最厚,而且分布集中连片,形成一块广达50多万平方公里、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黄土层的厚度呈自西北部向东南部递减的分布规律。西部甘肃境内黄土层厚达二三百米,目前发现的最厚的黄土层在兰州九州台,厚达326米。陕北的黄土层约厚100~150米左右,晋西约厚80~120米左右,到晋东南和豫西北减为80~50米以下,最薄的地方只有20米左右。深厚的黄土层对于农业的发展是很有利的。
黄土高原由于是风积形成的,所以它的结构松散,孔隙很多,下渗力强,旁渗不易,易溶蚀崩塌,除次生黄土外无流水沉积层面,而垂直节理很发育,这些理化特性使它极易受到风雨的侵蚀。
如果有茂密的林草植被保护,黄土区的侵蚀模数很小,只有100~200吨/平方公里年左右。林草植被遭到破坏,裸露的黄土遭到雨水和径流的直接冲刷,其侵蚀模数猛增至 10 000~20 000吨/平方公里年以上,侵蚀强度将增加 100倍以上。
黄土高原本来是林草茂密、生态环境优良的地方,但由于长期以来(特别是近2000多年来)人们在黄土高原上进行掠夺性生产,使广大的森林和草地遭到毁灭性破坏,到处成为光山秃岭,裸露的黄土遭到雨水和径流的强烈冲刷,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从而形成密如蛛网的黄土冲沟和黄土残塬、黄土墚、黄土峁等各种侵蚀沟壑地貌类型。黄土高原地面侵蚀之强烈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其沟壑密度一般在每平方公里2~5公里以上,有些地方可达6~8公里以上,切割深度可达100~200米以上,地面裂度多在20%~50%左右,最高可达65%以上。这就是说,沟壑面积要占地表面积近三分之二。所以,现今黄土高原呈现出沟壑纵横密布、地面支离破碎的特殊地理景观。
2.气候带有明显的过渡性
黄土高原因位于我国东部沿海与西北内陆之间,正当我国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暖湿气流向西北吹送的通道之中,故气候带有明显的过渡性,为我国东南沿海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向西北内陆干旱气候过渡的半湿润、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说来,黄土高原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地理分布都呈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趋势。
就气温来看,黄土高原具有冬寒夏热、寒暑变化剧烈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其大部分(四分之三左右)地方的年平均温度在8~13℃之间(陕北榆林8℃,兰州9.1℃,太原9.6℃,西安 13.3℃),≥10℃的积温3 200~4 500℃,无霜日 170~230天以上,属暖温带。作物可两年三熟或一年二熟。黄土高原最温暖的地方是东南部的豫西伊洛河流域,这里的年均温可达14℃左右,接近亚热带。黄土高原北部的大同盆地、晋西北、宁夏固原和青海东部,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年平均温度只有4~7℃左右(大同6.6℃,固原 6.2℃,西宁 5.6℃,以右玉最低,仅3.6℃),≥10℃积温只有2 000~3 200℃左右,无霜期只有100~160天左右,属中温带,为一年一熟区。
黄土高原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气温较差大,一般日较差达10℃以上,极端日较差可达25℃以上。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生长。因为白天气温高,作物根系吸收能力强,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的形成,夜间地面有效辐射大,气温低,植物呼吸作用减弱,可减少植物营养物质的消耗,从而有利于干物质和糖分的积累,这就是黄土高原粮食能高产、水果着色好含糖率高的有利自然因素。
本文标题:黄土高原的地理特色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jing/762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jing/7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