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中部干旱风沙区:地广人稀的资源富集带
银南地区除平原灌区外,大部属灵盐台地(鄂尔多斯高原的一部分)和宁中低山丘陵。这里西接腾格里沙漠,东有毛乌素沙地,境内地广人稀,全自治区草场的2/3,煤炭探明保有储量的88%,后备耕地资源、石膏储量、油气储量、水能蕴藏量的绝大部分,均分布于此,为宁夏自然资源的富集地区。不利因素是降水稀少,风大沙多,水资源贫乏,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严重。其发展水平远不如北部川区,但却是宁夏资源潜力最大的待开发地区。
由于自然环境比较严酷,历代王朝一直把这里作为安置归附少数民族的游牧之地。到了明清时期实行大规模招民垦殖,才演变为半农半牧区。当地盛行“倒山种地”,旱作农田为生产低而不稳的“撞田”,垦殖一二年后往往撩荒,造成“农田吃草原,风沙吃农田”的现象。过牧、滥樵、乱挖甘草,也是加重土地沙漠化的重要因素。
在当地经济生活中,养羊业占据极重要的地位,羊只存栏数约占全区一半,盐池、同心是宁夏最大的养羊县,其中盐池县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一半以上。宁夏滩羊、中卫山羊以产轻裘和优质毛、肉闻名于世。近年来绒山羊发展很快,山羊绒及其制品成为宁夏的大宗出口商品。保护天然草场、建设人工草场和改良草场,建成宁夏滩羊、中卫山羊、绒山羊生产基地,是中部的重要发展方向。
针对当地干旱风沙的突出问题,近十多年来,先后建成固海、盐环定等扬水工程,将黄河水送上干旱的台地、山间平原,开发出上万公顷的扬黄新灌区,把昔日的万古荒原变成了生气勃勃的人工绿洲。目前正在进行的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将在本世纪内把黄河水扬上红寺堡平原和清水河河谷平原,使8万多公顷荒地和低产旱耕地变为水浇地,把南部西海固地区人口超载、生产生活条件极差的山村贫民迁移到新灌区,促进水土关系和人地关系的协调,促进中部农林牧的大发展,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扶贫开发工程和国土建设工程。
作为陕甘宁盆地长庆油田一部分的宁夏油田的开发,规划年产原煤千余万吨的现代化灵武煤矿区建设,以及迅速崛起的农村乡镇企业,正在改变着本地区工业落后面貌。灵武市的磁窑堡(煤炭)、马家滩(炼油),盐池县的大水坑(采油),中卫县的干塘(石膏),都是新兴的工矿城镇。同心县的同心镇,处宁夏南北交通要道,向为西北著名的旱码头,农贸市场人流如云,富有回族特色,是宁夏最大的毛绒、皮革、发菜交易市场。城镇化水平15.5%,略高于南部。
中部土地沙漠化治理成就卓著。其中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中卫县沙坡头地区,1957年以来,科技人员采取草方格沙障固沙与植物固沙相结合的方法固定包兰铁路两侧流沙,使茫茫沙海腾起了绿色波浪,创造出世界治沙史上一个成功范例,人称“沙海明珠”。
本文标题:中部干旱风沙区:地广人稀的资源富集带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jing/761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jing/7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