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植物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植物地理学 > 土壤条件(2)

土壤条件(2)

时间:2010-01-29 01:10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镁是叶绿素不可缺少的成分,铁则参与一些酶的组成,可以催化合成叶绿素。缺乏镁和铁时植物叶绿素的形成受到阻碍,叶子淡黄甚至白色,即所谓缺绿病。一般土壤不缺少镁和铁。

  钙多存在于较成熟的营养器官中,不能自由移动。它参与细胞壁组成,促进原生质的脱水作用而增加粘性,中和代谢中产生的有机酸,避免其过多造成危害。钙还能减轻或避免K 、Na 、H 、Mn2 、Fe2 、Al3 等离子过多时对植物的毒害,这称为离子拮抗作用。

  Zn、Cu、Mo、Mn、B等微量元素参加一些酶的组成。其中Mo是固氮细菌的固氮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正是固氮酶的出现为所有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奠定了物质基础。近年提出的假说认为,B可以促进植物木质素的合成,从而为木本植物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条件。

  (二)植物对营养元素吸收的特点

  1)同种或同一类型植物的灰分含量和组成,常能保持某些独特的性质,较少受土壤影响。如中亚干旱区低洼处生长的枸杞(Lycium ruthenicum)常见于盐土和灰钙土,体内含锂可占灰分0.03—0.4%。但土中锂并不多,即使排水渠中浓缩水亦仅含锂0.005—0.01%。而和枸杞一起生长的柽柳(Tamarix)、骆驼刺(Alhagi camelorum)都不含锂。硅藻从水体中大量吸收以硅为主的矿质元素,使灰分高达50%,远远超过其他浮游藻类(约含5%)和所有陆生植物。这反映一些植物吸收所需养分具有选择性,与土壤养分储存量并不成比例。

  2)生境的土壤化学性质影响植物灰分含量与组成。这是普遍现象,但其程度不同。如鹅耳枥生在红壤上的就有Al2O3的累积,生在棕壤上则无。忍耐力幅度较宽的植物种随所在生境的地球化学特性而改变其灰分元素积累量。如芦苇在内蒙古西部的盐土上,灰分可达13.11—14.41%,含钠量为干重的0.34—0.76%,但在半固定沙地上,前者为12.18%,后者则减到0.12%。

  这种被动吸收效应增加了许多植物并不需要的元素种类及数量。

  3)同一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随发育期和年龄而异。一般作物的吸收营养高峰出现在开花前,如小麦在生长的最初5周内便已吸收全部的磷,马铃薯萌发后只需用15—20d。所以可以把此时段称为需肥关键期。其他作物如棉花,前后期需肥则比较均匀。

  4)任何植物对氮和矿质元素的需要都是全面的,不可偏废的。只有按一定比例综合施肥才能保证作物高产。缺氮的土壤即使磷、钾丰富,生长依然很差,反之氮素虽多,只有相应增加有效磷和钾的供应,才能大幅度增产。在自然条件下氮和磷大多处于短缺不足或低效状态,人工施加补充措施常获很好效果。

  (三)适应土壤营养条件的生态类群

  一般根据植物适宜生长的土壤肥力水平,推断植物对矿质营养需要的情况。例如一些植物能够生于浅薄的土层,甚至基岩裸露,或者土层虽厚但缺乏有机质和其他营养元素的生境。这类植物体内灰分含量通常较低,多在5%以下,称为贫养植物。它的重要代表可举出多种松树,多种杜鹃(Rhododendron),芒萁等。另有一些植物需要较多的氮和矿质元素,灰分含量常在10%上下,称为富养植物,例如一些白蜡(Fraxinus)、榛(Corylus)和小麦等。其它为中间型。显然,这种划分只具相对意义。

  一些植物仅繁生于富含硝酸盐态氮,即硝化作用强烈的生境,是为所谓喜硝植物(nitrophi- le),例如葎草(Humulus lupulus)、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和多种荨麻(Urtica)、藜(Ch- enopodium)、牛蒡(Arctium)、悬钩子(Rubus)、接骨木(Sambuscus)及烟草等。它们需要较多的氮,能够比其它植物忍受超量的硝酸盐,曾测到苋(Amaranthus)含硝酸钾为干重的15%。喜硝植物分布在有机质垃圾、牲畜宿地、森林采伐和火烧迹地,甚至崖壁、河岸上鸟类的栖息排泄地也有它们繁生。但是牧场上氨态氮过多处几乎不能生长植物。
  本文标题:土壤条件(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iwu/480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iwu/480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欢迎你对土壤条件(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土壤条件(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