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植物的生理-形态特征判断环境条件的方法可再以地下水位为例说明。海蓬子、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等在地下水位低于1.5—2m时具黄-红色调,只有更浅水位时才具暗绿色。芦苇在地下水位为0.5—3m条件下可长到2—5m,再深的水位则使它其高度降到1—2m。多枝柽柳的植丛直径以地下水位埋深2m时最大(10—16m),埋深1m时,仅2m宽(维诺格拉多夫,1964)。
但是,由于环境条件的综合现象,因而在研究利用指示植物时,应该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任何环境条件都不是孤立地对植物发生作用,而是与其他条件结合起来综合地对植物发生作用。以酸性土指示植物铁芒萁为例,并不是任何酸性土上均能找到它,还要有亚热带气候条件的配合。而牙疙疸(Vaccinium vitis-idaea)则是东北大兴安岭的酸性土植物,在长江以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酸性土上也不能生存。
2.其次,在各种环境条件中还可区分出主导因素,例如同样都分布在河北沿海的海蓬子和白刺(Nitraria sibirica),它们都是盐土的指示植物,但它们分布在盐土的不同环境下,海蓬子是限于低洼积水处,而白刺是限于排水良好处。这里土壤水分就成了它们分布的主导因素。
3.最后,还应注意植物遗传上的可变性。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成了一定的遗传特性,这是指示植物存在的理论根据。但是植物的这种遗传性,在一定的可能范围之内,也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很多植物引种,往往是改变了一定的遗传性才能获得成功。因此,在研究植物指示性时,还要结合当地当时的具体情况,不要忽视植物本性的可变性。
(二)植物群落的指示作用
如果确认某一植被型仅出现于某固定的气候类型时,它将是气候背景最好的指示者。但即使如此也要注意较小尺度环境变化对它的影响,即它是广泛分布还是局限在个别小环境。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方面出现的更细微变化,则可指示地形部位、坡向、土质、排水等条件相应状况。
在我国西北广泛分布的盐生植被,由于它们的分布与土壤盐渍化及地下水条件密切相关,便可利用这些相关性,进行荒地调查和指示水文地质状况,为改良盐渍土壤提供依据。例如在新疆广泛分布的多枝柽柳群落,它们不同优势植物和伴生植物的结合以及在高度及盖度上的差异,在土壤含盐量和地下水位深度等方面均有反映(表4-8)。这可为荒地开垦提供群落学方面的指标。
指示植物群落在生产实践上还可有广泛的应用。利用指示植物和群落进行矿藏勘探也是一个方面。这是因为土壤中很多化合物,它们过多或不足,不论对植物的遗传性或是其外貌都可以发生深刻的影响。如铀的存在而引起的放射线,使得植物体发生了深刻的遗传变异,我国的研究表明,戟叶堇菜(Viola betonicifolia subsp. nepalensis)是铀矿的指示植物。铁影响着植物绿色的强度,气态的碳氢化合物对植物的发育节律发生强烈作用,铜的化合物引起花朵颜色的显著变化。由此可见,基质中某一化学元素的不足或过多就会导致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或群落的死亡,或是发生变化,形成各种新的类型,或是出现种种病态和畸形。据此,可以根据植物的大片死亡、出现不同于一般典型外貌的特征、出现病态和畸形等方面,从指示群落学的角度勘探矿藏。
但应该注意的是,同一种物质(如铜)可对不同的植物发生不同的作用。有时,不同化学元素的作用是相似的,如石油地沥青和硼的作用。其原因是它们都同样地破坏了植物细胞分裂的正常进行。还应指出,在闪锌矿中,含有约70%的各种成分的混杂物,其中每一种成分可对植物发生一定的专性作用,可使植物在外貌上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这就增加了在矿脉勘探时应用植物群落学方法的复杂性。
植物群落中残留的或新出现的一些其他生境的典型植物,分别指示所在地段环境变化的轨迹和趋向。但这需要人们很熟悉当地植物的生态和分布特征,并进行仔细考察。植物残体化石和孢粉化石所反映的正是地质时期植物群落和相应的自然环境状况,成为古地理研究佐证。
本文标题:植物和植物群落对环境的指示作用(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iwu/478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iwu/4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