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气象洪涝海洋灾害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气象洪涝海洋灾害 > 问题的提出-绪论

问题的提出-绪论

时间:2013-01-10 08:27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我们将气象、洪涝、海洋灾害这三种自然灾害放在一起讨论并不是任意的,而是由于它们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过去,分别论述这三种灾害的著作不少,虽然对每一种灾害都各自作了系统的叙述,但来龙去脉尚感有所不清不全。例如,如果不提到洪水,就无法弄清严重暴雨灾害的后果;同样,如果不提到暴雨,也不能了解洪水的来源。洪水与暴雨本来就是一个自然过程的两个阶段,虽然它们都有各自的特征与其他因子的作用。这种关系也同样存在于海洋灾害(风暴潮、波浪等)与气象灾害(风)之间。本书把它们合在一起来论述,也是着眼于这些灾害的全貌。

这三种灾害具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它们并不完全是灾害,还有有利的一面。是利?是害?利害在哪里分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们怎样对待它们。暴雨与洪水是灾害,但一年中可以形成水资源的最大的水分供应也往往同暴雨与洪水有密切关系。如果地表层多蓄一些水,既增加了水资源,也减轻了洪水灾害的损失。

气象、洪涝、海洋灾害都属于自然环境性的灾害。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地理范围最广,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据统计,建国40年来,气象、洪涝、海洋、地质、地震、农、林等7大类突发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00—600亿元(以1990年物价折算),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6—1/4。其中,气象与洪涝灾害约占57%,海洋灾害占6%。三类灾害共计占63%,即全部自然灾害损失的2/3弱。但是地质灾害与农、林灾害(14%)的发生和扩大往往同一定的气象与水文条件有关,有时,甚至是气象灾害的次生灾害(如泥石流、滑坡、森林火灾与农、林病虫害等)。由此可见,气象、海洋、洪涝灾害不但在自然灾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其中的密切联系是不可忽视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在减灾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但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灾害损失仍不断上升。按1990年物价折算,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仍在逐年增加。50—60年代为400—500多亿元,70—80年代为600—700多亿元,80年代末期已增至700多亿元,而1991年达到1200亿元。由此可见,即使从经济角度,减灾的迫切性也越来越严重。

除直接经济损失外,间接经济损失也是十分严重的。不论粮食、棉花等农作物,还是交通运输等设施受到损失,都会扩大灾害的影响到其他地区和其他行业。因此,不直接受到灾害破坏的地区与经济领域,都难免受到波及。何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区间和部门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就会影响到更多地区和部门。

灾害还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据统计,建国40年来,我国每年平均有1—2万人死于各种自然灾害。气象、洪涝、海洋三大灾害的直接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42%。

灾害所造成的生态损失是不能忽视的。气象、洪涝灾害往往伴随严重的土壤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我国每年丧失的耕地肥沃表土多达33亿吨,水土流失的面积达耕地总面积的34.26%,这是耕地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地荒漠化的突发期往往与旱灾有密切的关系。我国土地荒漠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平均每年为1560km2,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平均每年为2100km2,目前正在以每年2370km2(即2.37亿公顷)的速度发展。全国除湖北、湖南、天津、上海、贵州以外的各省(市、区)都有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土地。因此,气象等灾害所引起的生态损失也是难以估计的。水土流失是另一种与灾害有关的环境退化现象。

出于对灾害的忧虑,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全球增温问题。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1990年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上的报告,如果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按照现在情况而未加限制地排放,则全球平均每10年将升温0.3℃(0.2℃-0.5℃),全球平均每10年海平面将上升6cm(3-10cm)。估计从1990年到2025年至2050年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将增加一倍,那时全球平均温度将增加1.5℃至4℃—5℃之间,海平面上升0.3—0.5m之间。全球降水将增加3%—15%。如果这一预测果真实现,则我国许多地方的气象、洪涝、海洋灾害都将明显增加。

因此,气象、洪涝、海洋灾害,不但在自然灾害中所占份量很大,而且还有不断增加的各种迹象,这三种自然灾害还将在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危机、能源危机、水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等许多重要问题中占有突出的位置。不少国家政府或元首发表过关于气候变化的专题声明,很多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过气候变化的文告。特别值得提到的是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制订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作为各国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协议并共同执行的第一个国际立法文件,它具有极其重大与深远的意义,是指导全球减轻气象、洪涝、海洋灾害的重要依据。

我国政府对这三种自然灾害是极为重视的。早在建国初期就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在这个方针指导下,这三种灾害的监测预报系统都已建立并日臻完善。基本建成7大江河流域和一些大中城市的防洪工程体系,包括20多万公里的防洪堤,1.3万公里的防潮堤,8.3万座大、中、小水库和251万口机井。每到汛期,各地都能及时作出预报并作好抢险准备。每当险情发生,当地领导动员劳力和军政人员上堤抢险。这样作的结果,极大地减轻了灾害损失,有力地保证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同自然界的关系日益密切。任何自然界的异常,都可能形成重大损失。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各种自然灾害,进行有效地防御。气象、洪涝、海洋灾害的形成与发展有十分复杂的原因,只要弄清这些灾害及成灾原因,就能制定对策,有效地防御这些灾害。这也是促使科学界与社会各界对这三种灾害高度关注的原因。


  本文标题:问题的提出-绪论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aihai/1043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aihai/10436.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气象洪涝海洋灾害:问题的提出(1)
    欢迎你对问题的提出-绪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问题的提出-绪论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