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西南水稻、热带作物农渔业区
本区位于印度半岛西南部,包括喀拉拉邦及其毗邻地区,面积约为8 万平方公里,有耕地400 多万公顷,耕地面积仅占全国耕地的3%左右,是一个较小的农业区。全区人口稠密,仅喀拉拉一个邦就有人口2500 多万,平均每平方公里约650 多人,是全国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一)发展农业的条件
1.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农、林、渔业的发展。本区地形包括西高止山的南段及其以西的沿海平原,平原南北延展达580 多公里,东西宽度24~96公里不等,一般在河谷地带较宽,如贝波尔河、蓬纳尼河、佩利亚尔河和泮巴—阿昌科维尔河谷地等,平原呈波状起伏,由西向东分布有宽1~2 公里的泥质海岸,有许多湖泊(包括一些潟湖)分布的冲积土覆盖的低地带及具有深沟、悬崖的高度切割的高地带。不同高度的地面为多种作物(特别是各种种植园作物)的分布创造了条件。这里地处低纬,是印度唯一的热带多雨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均温均在24~31℃之间,月均温很少超过32℃或低于21℃(如柯钦气温年较差仅为3.3℃)。作物全年都能生长,其热量已可满足许多热带作物的生长要求。沿海地区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的双重影响,降水季节长达9 个月,年内有二个降水高峰,主要在6~7 月,其次10~11 月降水也较多。年降水量多在2 400 毫米以上,南端稍有减少(如特里凡得琅为1696 毫米)。西部平原由于面向湿润的西南季风,又有西高止山的抬升作用,因此降水特别丰富,在6~9 月4 个月的降水量可达2 500 多毫米,在迎风坡上甚至超过5 000 毫米(如柯钦年降水量为2 933毫米,6~9 月占63.6%)。全年高温多雨及相对湿度高(一年内有10 个月达80%以上),有利于本区内地及低地区域茂盛的热带雨林的生长,全区有森林面积约130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2%。本区土壤在平原、河谷地带以冲积土为主,较肥沃。冲积土带以东,在海拔60~120 米左右的台地或低丘上主要为砖红壤和红壤分布,土质贫瘠,有机质含量低,一般多在0.5~1.0%之间,氮磷均缺。西高止山斜坡上尚有森林土分布。本区海岸线长达500多公里,沿海有许多潟湖,内陆又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广大的水面为海洋捕捞和淡水养鱼提供了条件。
2.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人均耕地面积小。本区是全国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654 人。在特里丘尔、阿勒皮、奎隆和特里凡特琅地区每平方公里超过1200 人。工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劳动力,但本区绝大部分居民仍依靠农业为主,因此人均耕地面积较小,据统计,喀拉拉邦人均可耕地面积仅0.16 公顷,每一农户占有耕地仅及全国的1/4 略多,
居全国各邦之末。这一方面造成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也促使该邦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进行精耕细作,提高农业集约化的程度。喀拉拉邦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在农业集约化过程中起了一定的支援作用。
(二)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1.农村经济结构多样,农产品种类丰富。
本区的农村经济结构中,种植业虽仍然是主要的经济部门,但与其他地区相比,渔业、林业、农产品加工等其他农村经济部门的地位较为重要。从劳动力的分配情况看,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仅占全部劳动力的43%左右,是印度各邦中比重最小的邦。渔业在全国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也是本区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年渔获量几乎占全国1/3。此外,利用农产品发展起来的家庭手工业也较发达。
农产品的多样化也是喀拉拉邦农业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在沿海平原,主要作物有水稻、木薯、甘蔗及椰子、槟榔;在海拔稍高的台地、丘陵区,则分布有橡胶、茶叶、咖啡、槚如树坚果、胡椒、小豆蔻等热带经济作物,其中有些产品具有全国意义。此外,蔬菜种植也较广泛。
2.种植业中以热带经济作物占优势。喀拉拉邦的耕地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7.3%,水稻虽然是一种占优势的粮食作物,但其播种面积仅占总播种面积的30%,而其他热带经济作物却占60%。印度所出产的橡胶、咖啡、腰果、胡椒、木薯、椰子等基本上都集中种植于本区。由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有限,人口又多,因此区内粮食自给率低,每年几乎有一半粮食需要依靠其他地区供给。
3.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热带作物多以种植园方式经营。全区播种面积中,约有1/3 面积为二熟,甚至三熟。
本文标题:印度西南水稻、热带作物农渔业区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yindu/7795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yindu/77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