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教育心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教育心理学 > 知识的感知(6)

知识的感知(6)

时间:2010-01-29 00:25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三)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则感知将更迅速而完善

  人的感知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中实现的,第二信号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词的作用,可以使我们的感知更迅速、更完整、更富有理解性,大大提高感知的效果。在环境相当复杂,对象的外部标志不很明显,知觉对象比较隐蔽而难于感知的情况下,言语在感知中的作用更为显著。它可以补充感知对象的欠缺部分,提高感知效果。

  在利用实物直观与模象直观的过程中,没有词的作用,学生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各人感兴趣的方面去,而达不到教学目的,所以在直观教学中,一定要使形象与词结合起来。

  如图19,立方体究竟有几个呢?这时先让学生观察,学生会说有六个立方体,这是因为学生注意类似1、2、3这三面组成的立方体,将感知出六个立方体。此时教师说,还可以看出是七个立方体,这时教师的言语必须跟上,如何感知才能成为七个立方体呢?你若注意类似用3、4、5三面组成的立方体,就感知出七个立方体了。

  ■

  又如图20,一边讲一边指着图,这幅妇女图,既可以把她看成为翘鼻子的少女,又可以把她看成一位外国老太太。

  ■

  根据这一规律,在形象与语言的结合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形象的直观过程应受语言的调节。若教师错误地把直观本身当作目的,为直观而直观,满足于表面的热闹、生动,忽视言语对于事物本质特点的揭露,这就必然会使学生的感知失去目的性,从而降低教学效果,甚至产生消极影响。

  2.应注意用确切的语言对形象的直接结果加以表述。

  3.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语言与形象结合的方式。选用先直观后讲解,或直观与讲解同时进行,或先讲解后直观都可。在中学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边使用直观教具,边讲解的形式。过多地运用直观教具而忽视语言的讲解,会降低直观教学的效果;对于挂图或模型上不能表示或没有表示出来的内容,应该加以说明,以免学生产生片面的或错误的理解。在学生自己做实验时,教师必须加强实验指导。

  4.教师必须明确直观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感知直观材料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思维活动,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获得科学的理性知识。

  (四)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可以提高感知的成效

  由于客观事物常常是包含多种属性的复合刺激物,因此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也经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而实现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接受知识方面,看到的比听到的印象深。单纯靠听觉,一般只能够记住15%,如果靠视觉,从图形获得的知识一般能够记住25%,若使听视两者结合,又听又看,那么获得的知识就能记住65%。在感知活动中,运动分析器的参与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在运动分析器的参与下,有些对象的某些特点才有可能被感知,如物体的软硬属性等。因此,那种既看,又听,还用手摸、动手操作的学习,会有助于提高感知的精确性和加深印象。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不仅能提高感知的成效,而且使人变得聪明。


  本文标题:知识的感知(6)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xinlixue/292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xinlixue/2929.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知识的感知(6)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知识的感知(6)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