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文化地理学导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文化地理学导论 >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8)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8)

时间:2010-01-29 02:12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宋时,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的商业职能明显增强;经济与政治中心南移使南方城市有较大的发展。

  北宋的京城是汴梁(现开封),地处黄河与大运河的交点。城有三重,中心是皇城,次为里城,外层是外城。城的外形呈不整齐的方形,周长约25公里,其面积约等于唐长安城的一半,但人口达百万以上,比唐长安城还多。商业的发达使城内的布局与长安有明显的不同。城内的“市”已不是集中特定地区,而处于布满全城与住宅区相混杂的状态,沿街开设各种店铺。同时,随着商业与服务业的繁荣还出现职能分区,如相国寺成为最著名的闹市区,潘楼街一带成为金融中心,州桥一带的酒楼、饮食店多是通宵营业,瓦子成为游乐性地区,沿城东南汴河北成为码头与仓库的集中区。由于商业发达,沿街设店,唐时的坊里制已不存在。

  南宋的临安(杭州),城周长约35公里,人口约120万。城内商业繁荣的程度与北宋的汴梁无异。宋王朝的京城自汉唐的长安、洛阳转到汴梁、临安,这虽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制造的动乱有关,但也反映南方经济的发达已达到相当程度。当时全国行政分23路,北方8路,南方15路,可见南方经济从数量上已大大超过北方。南方城市发展的水平也超过北方,浙江一带城市更为繁荣。南宋时号称繁华的大邑有40个,而该省占有其中的2/3。

  3.元、明、清时期。这个时期是封建社会城市发展的后期。当时,全国最大的城市是北京。元时,北京称元大都。该城是经规划而建造的,呈长方形,南北为7.4公里,东西6.6公里。其布局为分套方城,即外城,皇城与宫城。皇城在南部,宫城位于皇城的东侧。元大都的布局继承古代城市传统,三套方城,宫城居中,沿中轴对称兴筑。明代,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作了修改,东、西城墙未变,北墙向南收缩2.5公里,南墙向外推移0.5公里。这样使宫城位置居于中心。后来又在城南修了外城以扩大城的面积。清代的北京城,整体城市布局与明代无变化。

  北京城内以宫城为中心,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外置天、地、日月坛,钟、鼓楼位于轴线上,充分反映以天子为中心的皇权思想。城内街道呈棋盘式。民宅以胡同分长条形的居住地段,一般成为三进的四合院相并联的布局。

  明、清两代,商品经济有进一步发展,在城市发展上出现一批专业化的著名城市。如以陶瓷业为主的景德镇,在明时人口已达10万,该市在清初已扩大到方圆10余里;以丝织业为主的南京、广州;棉织业为主的福州、佛山;制糖业的东莞,制茶业的武夷和普洱,制烟业的瑞金、济宁。全国还出现以商业闻名的四大镇:景德镇、佛山镇、夏口镇、朱仙镇。城市分布按性质分为三类:第一类,分布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手工业城市,如东南沿海一带的苏州、杭州松江;第二类,分布在交通沿线,特别是河流水运线上的商业城市,如长江沿岸的武汉、重庆,大运河上的扬州、淮阴、临清、沧州和天津。第三类,沿海的外贸城市,如广州、福州、泉州、宁波。

  4.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鸦片战争,中国遭到失败,原来闭关自守的政策被打破,使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方面使中国降到受屈辱、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另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创造条件。因此,它对我国的城市的发展产生新的影响。大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①随帝国主义的侵略,外国资本输入或影响而产生较大变化的或新兴的城市。这些城市的情况也各不相同:

  有些城市长期为某一个帝国主义所控制,特别是在帝国主义主持下进行规划和建设的城市,这样的城市往往带上了该国的色彩,在城市建筑及布局方面都反映出来了。这类城市有青岛(先期受德国,后期受日本的影响),哈尔滨(帝俄)、旅大(先期帝俄,后期日本)、威海卫(英国)等。
  本文标题:城市的起源与发展(8)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wendao/750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wendao/7508.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城市的起源与发展(8)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城市的起源与发展(8)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
推荐文化地理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