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工业发展较晚,60年后才飞速发展起来,但在60年代末期以来,先后超过西欧,到1980年已跃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日本汽车工业分为总装、车体、部件三部分,由几千个部件组成。它与钢铁、铝、玻璃、橡胶等工业部门关系密切。形成两种分布形态,一是在原有工业地带,特别是在京滨区与其它工业密聚于一地,是综合工业区的组成部分。二是在中京工业地带,形成以丰田为中心包括刈谷、名古屋三角地带的汽车工业地域。丰田是最大的汽车城。丰田、刈谷地区工业的发展,是从1923年丰田纺织(1918年设立)在刈谷市建分厂开始的,是拥有200个自动织机的实验工场,1926年该厂独立。1937年,在举母町(今丰田市)建汽车厂,翌年投产。战前和战时以生产军用卡车为主,月产一直维持在1400~1500辆之间。
丰田汽车厂初选址条件是:(1)廉价的工业用地,刈谷举母町一带原为有名蚕茧集散中心,经济危机之后生丝出口下降,工厂倒闭,在原有的191万平方米土地上开设汽车厂(现已扩展为130万平方米)。(2)沿名铁三河线与刈谷连接,交通方便。(3)周围农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工场建成时即拥有4848人(现已发展到4.5万多人)。(4)接近中京经济中心,技术等件优越。
战后曾指定赔偿工厂,虽然没有停产,但十分不景气。朝鲜战争爆发后,丰田汽车起死回生。1958年建元町工厂后,相继建立了上乡、高冈、三好、堤、明知、下山、田原、衣浦等大型厂。新建与迁入部件厂40多家。目前丰田汽车公司年产汽车390多万辆,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5%,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企业。丰田的十大工厂都集中在爱知县内,有五个主要工厂在丰田市内。
汽车工业布局的新动向有三:一是在边远地区建厂,条件是地价便宜,在原有工业地带难以取得100万平方米的用地。另外劳动力、电力、工业用水都比较充裕。二是趋向临海,由于输出量日益增加,为了便于输出在沿海建新厂。三是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日元升值,带来汽车出口的困难,于是日本出现了海外建厂的新高潮。目前,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已独资、合资建立起丰田、日产、本田等汽车厂多处。
城市人中聚集型工业 主要指为城市服务的工业,如食品、出版、印刷、家具等。
食品工业配置与原料地、消费地的距离、劳动力以及用水等关系,也因部门而异。一般原料多为农、水产品,易腐烂,制品又不易保存。其分布可分为三种类型:近原料地型、近消费地型、中间型。战后以来,原料由国内供给转为主要靠国外输入,如面粉、食用油、糖的原料的80%是进口的;以及运输条件的改善和进步;制造工艺的革新等,配置条件也发生变化。近年以建食品联合企业为主,具体配置条件有三:(1)大型港湾,原料几乎全部依靠海外供给,输送船舶又逐年增大,至少要求水深12米以上的港岸。(2)接近消费地,面粉、食用油以及二次加工食品,多接近消费城市。如日本有34个大的啤酒生产中心,全部分布在太平洋一侧的大城市或地方中心城市,一般距离不超过10~40公里。而饲料加工则接近养鸡、猪地带。(3)工业用地一般需要17万平方米。中小食品厂就地加工,就地消费,遍布全国。
本文标题:日本传统工业与现代工业的分布特点(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ijing/2461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ijing/24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