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世界经济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世界经济地理 > 越南

越南

时间:2011-02-08 20:17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自然条件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东临南海,面积3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6 760万(1991年),其中越族(亦称京族)占90%。

越南境内多山,山地、高原约占3/4。西北—东南走向的长山山脉斜贯西侧全境,构成地形的主脊,最高峰海拔达3 142米。境内的河流以北方的红河和南方的湄公河最为重要,它们各在下游冲积成巨大的河口三角洲,这是越南主要的两块平原。红河在境内长500公里,上游流经山区,自越池起即进入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三角洲上河道弯曲,泥沙大量淤积,水患严重,由于修建了许多堤坝和灌溉工程,这里长期以来一直是本国最重要的农业基地,垦殖指数近90%。湄公河(越南称九龙江)境内长220公里,皆流于三角洲上。三角洲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地势比红河三角洲更为低平,河网密布,沼泽丛生,沿海常受海水倒灌影响,故开发较晚,人口密度和垦殖指数目前都明显低于红河三角洲。除两大三角洲外,在由北至南的沿海狭长地带也有许多由中、小河流冲积而成的平原,范围虽都不大,人口却多,城镇乡村绵密相连,形成一条长一千余公里的带状区,从红河三角洲一直延伸到湄公河三角洲,在地理上独具特色。

越南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有气温高,雨量多,旱、雨季分明的特点,其年平均气温一般均在24℃以上,年降水量超过1 500毫米,其中5~10月的雨季降水量约占80%,对水稻等农作物很有利。但北方沿海夏、秋季常遭台风侵袭,中部沿海地区也常受到来自西侧老挝高原的焚风的危害,对农业生产均有威胁。

越南过去曾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最近20余年来由于战争的破坏,尤其是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和迁移种植,使森林覆盖率由50%剧减至30%,已造成严重的生态后果。越南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有煤、铬、磷酸盐等,其中鸿基煤田以优质无烟煤驰名,所产煤炭中部分供出口。越南东南沿海近年发现了石油蕴藏,1986年白虎海上油田投产,结束了本国不产石油的历史,1992年石油总产量已逾500万吨。

经济特征和地域差异  越南原是一个殖民地和半封建的农业国,近几十年来又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目前人均国民收入仅一百余美元,是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从1987年起,越南开始实现改革开放政策,国民经济已逐渐展现生机。

农业一向为越南基本的经济部门,但迄1989年人均农业产值仍未恢复到1939年水平(这50年中,农业生产增长2.84倍,人口增长2.88倍)。目前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商品出口总额中均约占半数。全国有耕地660万公顷,大部分是稻田。过去越南是世界有数的稻米出口国,但60~80年代曾一度逆转为进口国,直到1989年后才重新大量出口,出口量现已居世界第3位。越南的经济作物很多,近年发展相当迅速,主要作物有甘蔗、花生、烟草、橡胶、咖啡、茶叶等,多为本国重要出口产品;但纤维作物产量甚小,棉花90%依赖进口。越南的工业生产较为落后,且以轻纺工业为主体,小手工业仍占相当比重,能源、钢铁、建材等基础工业为突出的薄弱环节,钢、电力、水泥等主要工业品的人均产量只有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1/5~1/10,甚至更少,在发展中国家里明显地处于下游,机械设备基本上依赖进口。

越南国土狭长,东西间最窄处仅50公里,南北则长达1650公里,各地自然条件颇有差异,再加上战后南、北方长期分裂,直至1975年才重新统一,故生产力分布很不平衡,北方的经济水平明显地低于南方,后者城市人口比重超过前者1倍以上,就反映了这一点。而且南、北方各有自己的经济中心,北方是河内市和红河下游平原,南方是胡志明市和湄公河地区。

红河下游平原 以越南首都河内为中心,包括整个红河三角洲及其外缘地区。区内自然条件良好,开发历史悠久,水陆交通便利,又紧靠国内主要煤田及其他矿产地,其面积占全国8%,却集中了45%的人口和附近1/3的耕地,工业亦有突出地位。河内市人口112万(1990年),是全国第2大城,也是北方首屈一指的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以东102公里(铁路里程)的海防,是重要的港口和工业城市。海防以北的鸿基和汪秘为煤炭工业基地。地处红河三角洲外缘的太原、越池、南定三市皆为工业城市,分别以钢铁、化工和纺织为主要部门。近年来,越南政府一直把作为国家政治核心区的红河下游平原列为发展的重点。在河内以西60公里黑水河上的和平,以及河内以东50公里的普赖,已初步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水电站(192万千瓦)和火电站(64万千瓦),其装机容量大大超过了全国现有全部电站的总和。

湄公河地区 从17世纪陆续开发,到本世纪形成了以胡志明市为中心的越南另一个人口稠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尤以盛产稻米驰名,产量占全国一半。但区内垦殖指数和复种指数均显著低于红河下游平原。如能广筑堤坝,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改善生产条件,区内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潜力是巨大的。据联合国一份研究报告认为,湄公河三角洲如能合理开发利用,足以供养1亿人,而目前仅约2 000万人。胡志明市旧称西贡,人口324万(1990年),是越南最大城市和港口,工商业均有一定基础,过去曾与泰国曼谷和缅甸仰光并列为世界三大米市,在萧条20余年后,近年稻米出口又重新兴旺起来。

除以上两个经济核心区,越南中部狭长的沿海平原农牧渔业生产也比较集中;这里还拥有一些著名的天然良港,如金兰湾、岘港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越南内地山区高原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历来盛行迁移农业,经济水平低下。


  本文标题:越南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ijing/2460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ijing/24606.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世界经济地理:越南(41)
    欢迎你对越南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越南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